她拿起咖啡杯抿了一口,杯底残留的液体在桌面留下一个完美的环形印记,像某种行星轨道。
实验室的空调突然加大功率,吹落了墙上的便签。
那张写着"天秤座升空观测计划"的纸片飘到离心机旁,沾上了几滴蓝莓汁液,在秋日的阳光里慢慢干涸。
正午的阳光斜穿过琴房的老式百叶窗,在地板上投下明暗相间的条纹。
阮听枝的琴弓悬在D弦上方,弓毛与琴弦之间隔着不足一毫米的空气,却持续引发着不自然的泛音共振。
琴房里的温度似乎比走廊低了两度。
她放下琴弓,指尖抚过侧板那道去年留下的刮痕——
檀木的纹理间沁着些许松香,此刻却反常地散发着微弱的热度。
挂在墙上的湿度计显示65%,但琴箱内部的湿度监测器正闪烁着异常的红光。
谱架上摊开的《秋季星空组曲》乐谱边角,画着潦草的星座连线图。
天秤座与双鱼座之间用红笔标了道虚线,旁边标注着「转调节点:G弦502。3Hz」。
阮听枝用橡皮擦去几个音符,重写时铅笔芯突然断裂,碳粉在五线谱间洒出几粒黑星。
"又来了。。。"
她轻叩琴箱底板,里面传来电路板运作的细微嗡鸣。
自从上周发现这个量子监测器,每当北辰实验室进行量子实验时,大提琴就会自主産生泛音。
此刻G弦的震动频率正稳定在502。3Hz,琴箱内的温度攀升到38。6℃——
完全违背了木质乐器的声学特性。
窗外的枫树突然沙沙作响。一片红叶飘进半开的窗户,恰好落在谱架旁。
阮听枝拾起叶片,对着阳光观察——
叶脉的纹路在逆光下呈现出清晰的电路图样式,边缘用显微墨水标注着「天秤座-双鱼座能量桥接协议」。
手机在琴箱上震动。
程砚知的邮件附件是份声谱分析报告:「周三15:00,观星潭声波共振异常」,正文只有一行字:
"琴箱里的监测器别拆,它在修正音准。"
阮听枝的嘴角抽了抽。
她打开琴箱後盖,监测器的蓝色LED灯正以摩斯密码的频率闪烁。
解码後是组坐标:北纬39。9°,东经116。3°——观星潭北岸那棵百年枫树的位置。
琴房的门被轻轻推开。
抱着小提琴的学妹怯生生探头:"阮学姐,演出部催交改编谱。。。"
她的目光落在自主震动的琴弦上,瞳孔微微扩大。
"告诉他们,"阮听枝啪地合上琴盖,"最终版要等北辰的量子实验数据。"
她从谱架上抽出张空白五线谱,快速画了段旋律线——音符的排列恰好构成天秤座的星图样式。
学妹离开後,琴箱里的嗡鸣突然停止。
寂静中,阮听枝发现监测器外壳上多了道新刻痕:显微镜才能看清的β符号,边缘还沾着星寰大学特有的蓝莓酥碎屑。
暮色开始漫过窗台。
她收拾乐谱时,一张老照片从文件夹滑落——
去年冬天在青霭峰观测站的合影,照片角落的玻璃窗上,反光里模糊可见沈栖迟调试设备的背影。
当时谁都没注意,他手里的仪器正对着燕京音乐学院的方向。
琴房里的温度渐渐恢复正常。
阮听枝将照片夹回《星空组曲》的扉页,指尖掠过那个手写的副标题——
「献给所有平行宇宙中的观测者」。
沈槐序的钢笔尖在秋分测算表上悬停,一滴墨珠在纸面泅开成小小的黑洞。
窗外,暮色中的枫树林像被点燃般绚烂。
几只迟归的候鸟掠过观测台穹顶,翅膀拍打声与计算机风扇的嗡鸣混成奇特的韵律。
"赤纬角误差0。03弧秒。"
程砚知的声音从数据舱传来,他屈膝跪在服务器机柜前,白大褂下摆沾着冷却液的蓝色污渍,"比去年精确度提升12%。"
沈槐序没有应答。
她正凝视着平板电脑上的日程提醒——
9月28日被红圈标注,旁边是林枫妍发来的消息:「生日要青霭峰的星空和星大的蓝莓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