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一叶书库>我在九十年代开牧场 > 第216章 第 216 章 很快就到了阿依巴勒县(第1页)

第216章 第 216 章 很快就到了阿依巴勒县(第1页)

第216章第216章很快就到了阿依巴勒县……

很快就到了阿依巴勒县的队伍入场的时候,工作人员紧张地让他们入场,生怕发生点意外。

方队一共三十五人,姚新泉两人跟乌日图并行,那位壮士在最前方,可能是他们不想穿着精美的服装赶路,所以之前汇合的时候没觉得。

但现在,骑手们纷纷身着各色民族服装,红黄蓝绿,鲜艳夺目。马匹亦经过精心打扮,有的鬃毛被编成小辫,还有的上面还系着彩带,不少鞍辔上还镶银嵌铜,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姚新泉看着皮皮鬃毛上的两个大蝴蝶结,觉得自己跟他们格格不入。

但就是很好看啊!蝴蝶结随着加速飘了起来,那个穗穗特别灵动!

那位壮士手持旗帜,旗面上绣着鹰丶马等图案,上面用汉丶维两种语言写着阿依巴勒县的名字。

衆人策马到主席台前时,那位壮汉一拉缰绳,马随之前蹄擡起嘶鸣,他单手挥舞着旗帜,嘴里发出意味不明的嘶吼,衆人不免跟着激动,就连姚新泉和师月江也不免跟着嚎叫,声震四野。

空中还是鸟类在飞翔,姚新泉抽空看了一眼,感觉是小金。

马儿似乎也知今日非同寻常,各个昂首挺胸,步态矫健,引来观衆阵阵喝彩。

骑手们控制着坐骑,面露自豪之色。队伍中有两位看样子已经年过半百,胡须花白,但他们的眼神却依然锐利如鹰。

还有两位则是看上去十七八岁的少年,脸颊上是被草原的风吹的红晕,但难掩意气风发。

大多数还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他们的活力感染了周边的观衆,就连主席台上坐着的领导们也纷纷笑了起来。

石县长见到他们就觉得跟见到自己娘家人了一样,里面又有姚新泉和师月江这两位小朋友,便笑着侧过头去跟秦威说话。

“这小兔崽子们一个个活泼的不行,领头的是谁啊?我咋没什麽印象?”

“他也是牧民出身,後来去当兵了,这才退伍”。

石县长啧啧两声,这种身体素质退伍做什麽啊?

主办方安排的是要骑马绕场一周,等走到四分之三的时候下一组进场。

姚新泉等人退场後衆人不免都围着那名壮汉,那人哈哈大笑朝着衆人比了比自己的肱二头肌,有几个自来熟的都上手去摸了摸。

等情绪平复後衆人又牵着马栓了起来,随後去了他们县定好的位置处坐下。

全部队伍进场完毕,纷纷在指定区域坐好,主持人又说了几句串场词後便是文艺表演了。

“你好好看看,这是我们本地文艺活动必有的一个节目,《黑走马》”,姚新泉拿胳膊怼了怼师月江,他嗯了一声朝舞台上看去。

八位年轻的小夥儿和姑娘走上了舞台,摆好了姿势,等待音乐的响起。

师月江看向他们的服装,巴郎子们身着黑色金丝绒坎肩,雪白衬衫的袖口绣着云卷纹,腰系银扣牛皮腰带,垂挂的彩珠随时会跟着动作飞旋。

姑娘们则是穿着高腰束身的红色连衣裙,裙摆宽大,面料隔得太远看不太清是什麽,但是垂坠感特别强,旋转起来肯定很飘逸灵动。

她们头上戴着猫头鹰羽饰的塔克亚帽,发辫间银币碰撞出清越的声响。

衆人的目光不禁被这些年轻舞者们吸引过去。

当旋律响起时,舞者们突然随着音乐侧身滑步,双膝始终保持弹性弯曲,模拟黑走马在草甸上稳健的步态。

女舞者们旋转时,百褶裙如雪莲绽放。

他们的动作带着游牧民族特有的幽默与豪迈,每一次耸肩都似骏马抖落鞍上的露水,每一次眨眼都带着哈萨克人特有的诙谐。

“这只舞蹈是哈萨克游牧文化的産物,他们爱马,也爱音乐,更爱生活”,姚新泉在一旁给师月江解释,“黑走马的故事传说有好多个版本,流传比较广的有两个。”

“一个是说早年哈萨克人和蒙古人发生过战争,但是战败了,有一匹黑色骏马就作为财物被掠夺走了。後来在一次聚会上,蒙古人把这匹马牵出来炫耀,而马的主人见到了这匹自己日思夜想的夥伴後那是又激动又愤怒,但他也没别的办法,更不能通过武力夺回自己的骏马。”

“後来他灵机一动拿起自己的冬不拉弹奏了起来,琴声里满是他对这匹马的深厚感情。”

“很神奇的是这匹聪明的又很通人性的骏马听懂了音乐,它奋力挣脱缰绳,不顾一切地奔向弹琴的哈萨克青年,并随着音乐的节奏踏蹄丶摆首丶旋转,跳起了激动的舞蹈。”

“在场衆人无不为他们的深情厚谊而感动,後来蒙古人也把马还给他了,这是一个传说。”

“还有另外一个传说是个爱情故事,我就不细讲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