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一叶书库>我全家在古代当陪房 > 第217章 苏媛来信(第1页)

第217章 苏媛来信(第1页)

卧房里的光线昏沉,窗外的日头被乌云遮了大半,仅剩的些许日光落在张野蜡黄的脸上,透着几分死气。

张野就这么僵硬地躺在床上,骨瘦如柴,枯瘦的指节泛着青白,气若游丝。

若非胸口还有微弱起伏,几乎要让人以为是具枯骨。

陈夫子捻着山羊胡,盯着自己学生那张毫无血色脸上眉头都拧成了川字,他喉结动了动,终究只是叹了口气没有多言。

张野的爹娘守在床尾,张母用帕子捂着脸,肩膀不住颤抖。

张父则攥着拳头,眼底是藏不住的慌,目光死地盯着给自己儿子把脉的大夫,着急却也不敢高声打扰,他轻声问道:

“大夫,我儿究竟如何了?”

“诸位莫急。”

坐诊的老大夫收回搭脉的手,捋了捋胡须,声音缓而沉,“公子这脉相,虚浮紊乱,气若游丝,倒不是外感风寒或是邪祟入体。”

他顿了顿,看向众人,“《黄帝内经》有云,‘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公子这是受了极大的惊吓,又郁结于心,气血耗损太过,才成了这副模样。”

张母猛地抬头,声音带着哭腔:“那、那还能好吗?大夫,您救救我儿啊!”

“倒也不是无药可救。”老大夫取出纸笔,一边写药方一边道,“我开一副安神定志、补气养血的方子,每日两剂,用温火慢煎。这些日子他得需要好好静养,莫要再受半点惊扰,别说些刺激他的话,等他气血渐复,心绪稳了,自然能好起来。

他如今这模样,确实是这些时日耗得厉害。”

陈夫子听了,长舒一口气,拍了拍张野爹的肩:“罢了,只要人还能救,就先按大夫说的办。不管先前他究竟是出了什么事,都得等他好利索了再问。眼下,先把人护住才是正经。”

张野爹用力地点点头,接过药方,用袖子狠狠擦了擦眼角的泪便脚步匆匆地去抓药了。

柳致远从刚才帮着陈先生将张野背回来之后,他就站在这靠门的地方看着屋里的一切。

如今得知一切还没有到最糟糕的时候他也像陈先生那样轻轻松了口气。

脑海中微信群聊里妻女都在问他,怎么说好了中午到家到现在还没回,女儿起的视频通话他也没接。

这事情来得太突然,加上眼前这样的场面太过压抑,柳致远只说临时有事,直到晚上回家之后他这才告诉了柳闻莺和吴幼兰真相。

吴幼兰正将白日里包的粽子下锅,听见这事的时候唏嘘不已。

“真是可怜,好端端的去京里考了趟试,怎么就成了这副模样?”

吴幼兰疑惑,将锅盖盖好之前又扔了几个鸡蛋和咸鸭蛋,柳闻莺见状也趁机往灶眼里塞了两根粗木头进去,这才跟着出了厨房。

洗净手,一家子坐在院子里的石桌边上,借着天边的一缕光继续聊起了这事。

“此次春闱舞弊案真是把张野吓坏了。”柳致远叹了口气,“不过张野能够全须全尾的回来就足以证明他的清白,只是被吓着了是肯定的。”

谁能想到张野意气风地从宁越去了京城,回来时候却就和干尸似的,谁瞧着谁不感慨呢?

柳致远帮着陈先生将人背去张家的时候只觉得后背硌得慌,轻飘飘的还不如平日里背着的书箱重呢。

张野父母见着张野那模样更是差点要晕了过去。

柳致远倒了一碗热茶,端起茶喝了一口,却没尝出半点滋味:“也罢,如今也是不幸中的万幸。眼下明日就是端午了,城外举办的龙舟比赛咱家不是说要去么?

今晚早些休息,明儿一早咱们出争取找个好位置。”

柳致远也不愿总是说起别家的忧愁之事,这说着说着自己也容易担惊受怕影响情绪。

再者说来,这春闱舞弊案从生到传到了宁越这里时间上已经过去了个把月了,不论是时间上还是结果上其实已经差不多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

端午过后,苏媛寄来了今年的第一封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