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长公主因为父皇的这个假设心中狂喜,面上倒是肃然点头,至于当上皇帝后她到底会不会在祭祖之时让出主祭之位想来应该是不会的。
赵匡胤看着女儿倔强的眼神欲言又止。
皇太女聪颖,意识到父亲有让其他男子主祭的念头后,立刻炸毛:“爹爹怎么可以这样!”
赵匡胤苦笑:“我还没说我要干什么呢。”
皇太女执拗道:“爹爹驾崩后必须由我主祭,这是为了江山的稳固。”
赵匡胤点头,宗庙祭祀的主祭之位如果不是皇帝,也应该是太子,否则确实会动摇人心,致使江山不稳。
见父亲点头,皇太女神色和缓了些,继续肃然道:“若父皇执意如此,儿臣与那人之间便陷入了你死我活的两难境地,有碍血脉亲情,不利于宗室团结,望父皇三思。”
皇太女这个性子
赵匡胤心绪复杂,既为她的聪颖果敢感到欣慰,又为她的这番奏对感到心惊。
良久,赵匡胤笑着摸了摸女儿的头:“不过是父女之间几句闲聊,哪里到了需要用敬称的地步。”
李世民和朱元璋就都没有这个顾虑,倒是武曌扶着下巴若有所思:她以后若是还能当皇帝,一定要留下遗诏,自己死后,后人祭奠时只允许女子主祭。
阴阳先生写得一手好字。
明月本以为挽联上可能会出现“女婿写在了女儿前面”这种让自己不适的情况,但凑近一看发现自己想多了:
这个排序与男女无关,和奶奶有血缘的排在前面,没血缘的排在后面。
先生斩钉截铁地说自古以来都是如此,明月颇为信服,连连称赞他这毛笔字写得好,诸朝人无语之余,又颇有触动。
秦朝毛笔刚刚出现,人们还没有与之产生太深的感情。
后面四朝就不一样了,明女郎天天抱着手机,几乎很少用笔。
就算用,用的也是硬笔,他们几乎以为毛笔失传了
现在这么一看,应该还没有失传,只是会的人不多罢了。
先生安排了叶老妪的侄子举彩旗幡,明爸抱骨灰盒,明月抱遗像。
全福之人,吾生须臾【请宿主明月详细……
另需在亲人之中寻一位父母俱在、儿女双全之人来抱装彩旗的箱子。
一众人围在一起冥思苦想,发现这“全福之人”也太难找了。
想了半天,明爸才扒拉出来一人满足条件,打电话过去,对方爽快答应。
诸朝人对“全福之人”这个概念并不陌生,除了先生说的这两条之外,其实还会要求夫妻恩爱,兄弟姐妹之间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