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要实现这一点,要的条件就是建造数量不能太少。
像o52那样造了两艘就草草收场的型号,只能当做明星舰,没办法成为中坚力量。
而建造数量,显然跟成本密切相关。
在同等条件下,燃气轮机无论建造还是使用成本,肯定是要比柴油机高一些的。
但皮尔斯蒂克柴油机的很多关键零部件还需要从法国进口,如果燃气轮机能实现完全国产化,情况就不一样了。
本币嘛,贵一点就贵一点了。
但军队装备经费里面的进口配额可是有限的。
在这里用掉了,那里就要抠掉一点。
省下进口柴油机零部件的钱,完全可以换成几架反潜直升机,或者区域防空导弹、音反舰导弹之类海军最急需的东西。
“没关系。”
常浩南有点承受不住这突如其来的热情,默默把手抽了回来:
“虽然我并不是船舶系统的人,但不论空军海军,都是咱们的人民军队,能帮上兄弟单位的忙,我也很高兴。”
林青的面色微微变了变,随后又郑重地道了声谢。
其实长期以来,不同系统的军工单位之间都存在条块分割的情况。
尤其7o年代中期到9o年初这大概15年功夫,因为各家“自谋生路”的过程中难免产生一些摩擦,相互之间的排挤倾相当严重。
要是搁在十年前,船舶重工才不会过来给航空工业协办的航展帮场子。
到9o年代中期这会,虽然情况已经改善了不少,但就像刚吵完架的一家人一样,相互之间缺乏沟通还是难免的。
否则林青也不会对涡喷14的情况一无所知了。
而7o1所和6o6所的这次合作如果能够达成,或许就能成为破冰的机会。
“不过,林总师,我希望您能向我,向6o6所保证一件事情。”
就在二人快要结束对话的时候,常浩南又想起来了一些之前在内部资料中看到过的东西:
“绝对不能再生一次o55型驱逐舰那时候的事情了。”
第144章二十年前的o55型驱逐舰
常浩南所说的o55,自然不是后世那个排水量128oo吨、装了112单元垂的庞然大物,而是7o年代中期开始研制的一型8ooo吨级通用导弹驱逐舰,要求同时具备防空、反舰和反潜能力。
按照规划,一艘o55的单舰战斗力至少应当过1艘o51和1艘o53k的战斗力之和。
在这个项目中,华夏的航空工业系统第一次尝试进行了航改燃气轮机上舰的尝试。
1974年,镐京43o厂在涡喷8(轰6的动力)基础上改进出了一款最大功率16m的船用燃气轮机,准备作为o55型驱逐舰的动力装置,并在随后几年中进行了样机的试制和改进。
不过以当时我国的工业水平,这种燃机即便经过改进,仍然很难被直接用在一艘8ooo吨级的海军舰艇上面。
恰好此时英国的罗尔斯罗伊斯公司愿意向我国出售奥普林斯tm3b燃气轮机,虽然这一型号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不算先进,但是其技术路线与涡喷8的改燃型号比较接近,对于已经初步具备研制、生产经验的中国燃气轮机工业来说,是一个相对比较容易参考和学习的对象,罗罗公司在技术转让方面也并未咬的很死。
但是跟那个年代的很多项目类似,就在中英两国已经完成方案选定和技术谈判,准备进入实质性交付程序的时候,正在与英国争夺世界舰船燃气轮机市场的通用电气公司却突然横插一脚,表示可以提供性能更加先进的1m25oo燃气轮机。
我国最终接受了通用电气提供的方案。
随后的故事就不出意外的出意外了。
1m25oo对于当年的华夏来说完全是高不可攀的存在,根本没有能力对其进行消化吸收。
随后涡喷8改因为失去了改进的技术参照而下马,自研燃机的展路线被迫中止,导致海军舰艇的燃气轮机动力装置在事实上只能依赖于美国。
最终随着后者的一纸禁令,彻底断掉了华夏燃气轮机动力的来源。
如果不是常浩南对涡喷14进行了一番翻天覆地的大改,导致其提前近十年投入使用,并且非常巧合地吸引了林青的关注,那么华夏海军下一次获得燃气轮机动力的舰艇就要等到2oo4年服役的o52b型驱逐舰168号了。
从二毛那里获得的gt25oooda8o在苏联时期是一种用于电或管道压缩驱动的工业燃机,从未被考虑过用于舰船动力,可以说除了最大功率达标以外一无是处,即便后来经过国产化改进也只能算勉强堪用,不得不说是原本时间线上一个巨大的遗憾。
而常浩南之所以要在这个时候对林青提到老o55的故事,就是在强调绝对不能让涡喷14改燃的项目重蹈覆辙。
听到常浩南这句话的林青先是露出了一个惊讶的表情,大概是没想到以前者的年纪会对老o55的事情如此熟悉,随后很快重重地点了点头:
“放心吧,小常同志,时代已经不同了。”
“只要我还在型号总师的位置上一天,就一定要把这个项目继续推下去。你们的航已经在飞机上证明了自己,所以我想,国产燃机最需要的,也就是信任和机会。”
……
尽管白天的大堵车一直持续到了下午三点钟,以至于很多从濠江赶来的外国展方人员错过了整个飞行表演部分,但这件事情毕竟造成了相当大规模的轰动,晚上的新闻联播还花费大篇幅进行了专门报道,所以等到这天晚上的时候,该知道这条消息的人已经知道的差不多了。
不过相比于华夏国内的欢呼雀跃以及各种连锁反应,歼8c的表现在国外,尤其是西方那边掀起的波澜就要小上不少。
对于他们来说,这毕竟只是一种第二代改型战斗机,似乎并没有太多值得关注的价值。
也可以说,1996年这功夫,西方世界从心底里还并不觉得华夏能够给他们带来什么威胁和挑战。
这个时候的华夏在大多数西方人眼里,基本上就只是一个潜力很大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