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停战了?哎呀!老天爷呀!这可是天大的好事!”
“可不嘛!不打仗了好啊!俺娘家侄子也在当兵,俺这心整天揪着呢!”
“太平了就好,太平了就好啊!”
村民们扔下手里的锄头、簸箕,激动地互相询问着、确认着,脸上都露出了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笑容。
虽说有的人家并没有亲人在朝鲜前线,但战争带来的恐惧和不安是共通的,谁不盼着天下太平,安安稳稳过日子呢?
王秀娥正提着水桶准备去浇菜园子,听到这消息,也停下了脚步,心里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总算结束了…多少好儿女埋骨他乡啊。”她虽然来自后世,知道这场战争的结局,但亲耳听到停战的消息,依然为这个时代的人们感到高兴。
这喜悦的气氛持续了好几天。又过了些日子,邮递员送来了一封信,是老丁寄回来的!
这可是稀罕事!老丁离家这么久,信来得并不多。丁母赶紧让识字的三儿子丁济民念给大家听。
信不长,主要就是报个平安。说抗美援朝结束了,他们部队完成了任务,现在撤下来休整了,一切都好,让家里不用担心。还说休整结束后,就要返回原来的海防驻地了,等安顿下来再给家里写信。
虽然就寥寥数语,但知道人平安无事,全家人都放心了。
丁母高兴之余,催促王秀娥:“秀娥,老四来信了,你快给他回一封!告诉他咱家又添了口人,三样都好,让他放心!”
“诶,娘,俺知道了。”王秀娥答应着。
晚上,她就在煤油灯下,铺开信纸,拿出铅笔头。她琢磨了一下,开始落笔。
她故意把字写得歪歪扭扭,大小不一,像刚学写字的孩子,还故意写了几个错别字,然后用歪歪曲曲的线划掉重写。
信的内容也很简单干巴:
孩子他爹:
来信收到了。知道你好好的,俺和娘就放心了。
跟你说个事儿,俺又生了个小子,叫三样,娃也挺胖乎。
俺现在晚上去村上扫盲班认字了。学写字哩。这信就是俺自己写的。
家里都挺好。爹娘身体硬朗,哥嫂也都好。大样二样都知道干活了。
你在外头照顾好自己。
秀娥
(某年某月某日)
写完,她看着那稚嫩得像小学生的笔迹,心里没啥波澜。
她很清楚,在老丁心里,她这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娶回来的乡下表姐,更多的是责任,而非爱情。
他后来会对安杰那种有文化、有气质的女人动心,就说明了一切。
既然知道结局,她又何必现在投入太多感情热脸贴冷屁股呢?
维持表面上的夫妻责任,照顾好孩子和这个家,同时默默提升自己,才是她现在的生存之道。
这封信,只是履行一个妻子告知的义务而已,不带任何多余的期待。
她把信纸折好,第二天托人寄了出去。日子,依旧按部就班地过着,地里的庄稼、膝下的孩子、晚上的扫盲班,才是她眼前最真实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