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里,许多魏晋以来反佛者的言论,其实都很有道理的,指出了许多沙门的切实问题。
就如傅奕在大唐建立后,向李渊、李世民两位天子,上的那些禁佛言论一样。
傅奕不仅反佛,他其实于国家制度上也有不少有益建言。
不愧是历经隋唐两朝四帝,在官场干了五十年。
只可惜,
傅奕有点老愤青的味道,
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
按理说五十年官场,也做到了太史令了,这好歹也是穿上了绯袍的从五品下职事官。
难道不懂得做事,不能只直奔目的吗。
就算有目的有方向,可有时也还得曲折,甚至有时可能还得后退,绕远呢。
合上书,
李逸觉得,傅奕就像他这本高识录里的这些人物一样,其实都算是有识之士。
但有识之士,有时却未必能合时宜。
“司徒,马中宪来了。”吏员通传。
“请。”
御史中丞马周笑着进来,还带了下午茶点心。
“刚烤好的红薯,还有煮的嫩玉米。”
“我出红薯和玉米,你出茶。”
李逸看着那冒着热汽的烤红薯和煮玉米,笑着起身去取茶叶罐,“你这上门,提的礼物倒是别致,头一回遇到。”
“我来你这可不敢带啥贵重点心,怕人说我送礼行贿。”
李逸取出一罐武夷山岩茶,
冬日里喝壶岩茶,最是暖心又暖胃。
红泥小炭炉,
烧着核桃炭,坐一把银壶。
马周看着通红炭火,又看了眼一旁角落里的大炭炉子。
“这都马上十一月了,既无风雨也无霜雪啊。”
“嗯,看来太史局的那些人还真推测准了,一场灾难即将到来啊。”李逸也感叹着道。
现在就不知道这场灾害会有多大。
李逸选了一套河北邢窖产的白瓷盖碗,二两半水容量的小盖碗,最适合冲泡岩茶,泡这种茶就不适合用紫砂壶了。
银壶里水沸腾,
提壶用沸水烫热盖碗,然后往盖碗里投入约七八克干茶,接着便合盖注入沸水,合盖后很快沥干茶汤,
揭盖闻香,分汤品饮。
马周看着李逸这套行云流水般的动作,不由感叹,“整个长安城,饮茶最优雅有格调的就属司徒了。”
他端起茶杯品尝,
马周好酒,甚至有些嗜酒如命,对茶叶以前往不是很了解,但自入李逸幕府后,常接触茶,还接触了许多好茶,如今倒也是茶客。
“这茶好,闻之香,饮之甘,新茶么?”
“嗯,此茶名晚甘侯,产自武夷丹山碧水之乡,终年涧水长流,白云出没的好地方。每当春雷滚滚,雨润如酥之时,采摘制成。
此茶蕴含天地之间的和气、正气,尊贵如王侯,回甘强烈。
回头你拿一罐回去喝。”
马周笑着道,“我拿两红薯两玉米,换这么好的茶叶,有些不好意思啊。”
“一盒茶叶而已。”
“可你这茶叶,只怕市场上有钱难买啊,一两黄金一两茶,都不止呢。”
“自己喝,又不是倒卖!”李逸喜欢喝茶,也喜欢拿茶叶做礼物,事实上,李家这几年做茶叶生意,也是越做规模越大。
不仅做高端散茶,其实茶饼茶砖也做。
南方买茶山茶园,建茶坊茶厂,商队往来贩运,
低档些的砖茶远销四边的蛮夷部落,高档茶叶进贡皇家和供给贵族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