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时刚至,天色微明,晨雾如纱笼罩着应天府,靖安王府的庭院已燃起灯火。沈伯山身着绣鹤太傅官服,腰束玉带,须梳理得一丝不苟,百官之的沉稳威仪浑然天成;沈砚则一袭玄色蟒袍,暗金蟒纹在微光中流转,腰间亲王玉佩随步履轻响,既具异姓王的尊贵,又藏着少年将军的英锐。
“父亲,时辰到了。”沈砚整理好官帽,声音沉稳。此番旅行归来,他休整一夜便重拾政务,眼中不见旅途疲惫,只剩对国事的笃定。
沈伯山颔,目光落在儿子身上,语气欣慰:“新政推行已有数月,此番你归来,正好与百官商议后续推进,为父已让人备好了各地奏报。”
父子二人并肩出府,府外仪仗肃整,两辆马车与随行侍卫早已待命。沈砚翻身上马,沈伯山登车,一行人马蹄轻踏,朝着皇宫方向行进。街道上早起的百姓见是太傅与靖安王仪仗,纷纷驻足行礼,眼神里满是感激——数月新政推行,百姓早已尝到甜头,对这位年轻的靖安王满心信服。
辰时正,太和殿内钟鸣三声,庄严肃穆。小皇帝赵炎端坐龙椅,十一岁的少年身着龙袍,稚气未脱却努力挺直脊背,眼神清亮地望着殿下百官。左侧文臣列阵,沈伯山居,吏部尚书苏青庚紧随其后,面色欣慰;右侧武将肃立,周霆、岳鹏、程定山、程毅等将领身着朝服,身姿挺拔,气势凛然。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百官齐齐跪拜,声震大殿。
“众卿平身。”赵炎的声音带着少年人的清亮,却透着几分沉稳。
待百官起身,沈伯山出列持笏,朗声道:“陛下,靖安王此番游历归来,各地新政推行已有眉目,今日特请陛下与百官共商后续事宜。”
“准。”赵炎点头,目光投向沈砚,满是信任。
沈砚出列躬身行礼,抬眼时语气笃定:“陛下,臣离京期间,所推新政已在各州府落地生根,今日特向陛下与百官汇报进展。其一,新律法已在全国推行,摒除旧律苛刑与株连之弊,明定‘法不避权贵’,数月来各地治安好转,权贵犯法者皆依法处置,百姓怨声渐息,民心渐拢。”
话音刚落,苏青庚便出列附和:“陛下,臣可佐证!吏部负责监督律法执行,数月来各州府奏报,百姓告状者日渐有序,权贵收敛气焰,新律已显成效,臣愿继续协同靖安王完善细则。”
武将队列中,周霆朗声道:“陛下,军中亦推行新律,赏罚分明,将士斗志更盛!此前有校尉触犯军规,虽为老将之子,仍依法处置,众将士心服口服,练兵效率大增。”程定山也颔:“襄阳推行新律以来,城防有序,民心安定,老臣以为,此乃治国良策。”
赵炎面露喜色,点头道:“新律成效显着,众卿之功!后续仍需靖安王牵头,查漏补缺。”
沈砚继续奏道:“其二,惠民医院已在各州府设立十余所,遴选的医者经培训后上岗,免费诊治小病、平价救治重病,数月来已救治百姓数千人。各地药材储备充足,医学生也在陆续培养,后续计划在县镇增设分院,让偏远百姓也能就医。”
“臣补充几句。”张怀瑾出列,语气恳切,“各地医院筹建多亏靖安军与襄阳锐士协助,物资运输、场地修缮皆顺畅无阻。如今百姓对医院感念至深,不少医者主动请缨前往偏远之地,臣已统计名单,恳请陛下恩准嘉奖。”
“准!”赵炎立刻应允,“医者仁心,当赏!”
“其三,官办银行已统一全国货币,百姓存钱、借贷便利,经商者不再受货币混乱之苦,借贷利息从轻,助力不少农户垦荒、商户经营。目前各地银行秩序井然,未出现贪墨之事,后续计划在各州府增设网点,方便百姓。”
户部尚书连忙附和:“陛下,银行推行后,赋税收缴更便捷,各地财政状况好转,臣已将账目奏报陛下,皆清晰明了。”
“其四,蒙学已在各州府普及,免费招收适龄孩童,无论男女贵贱皆可入学,目前已招收学子上万。各地贤才踊跃任教,官府放俸禄,寒门子弟终于有了读书之路。后续计划编撰统一教材,选拔优秀先生前往偏远县镇授课。”
礼部尚书出列道:“陛下,学堂推行以来,百姓送子入学者络绎不绝,不少地方出现‘校舍供不应求’之景,臣已牵头规划扩建事宜,恳请陛下准奏拨款。”
“准!”赵炎毫不犹豫,“办学乃百年大计,钱财不必吝啬!”
沈砚最后奏道:“此外,农桑新政减免苛捐杂税、放良种,工商新政取消关卡重税、规范市场,数月来粮食产量初显增长,商户往来频繁,各地经济日渐复苏。此番臣归来,计划进一步扩大新政覆盖范围,重点扶持偏远地区,确保天下百姓皆能受益。”
殿内百官纷纷附和,文臣们各抒己见,言说各地新政成效;武将们也承诺,将继续调派人力,协助偏远地区筹建医院、学堂,保护物资运输。周霆朗声道:“靖安军愿听调遣,无论修路、运粮还是守护学堂医院,将士们皆义不容辞!”程毅也道:“襄阳锐士已做好准备,全力配合新政在南方推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沈伯山见百官同心,面露欣慰:“陛下,新政推行顺利,民心所向,皆因靖安王所推之策贴合民生。如今百官协力、将士同心,正是扩大成效之时,老臣恳请陛下准靖安王总领后续推进事宜,各部各司其职,共促大衍兴盛。”
赵炎站起身,少年人的脸上满是振奋:“靖安王推行新政,利国利民,朕心甚慰!即日起,仍由靖安王总领新政,太傅统筹协调,苏尚书、各部官员及各地将领全力配合,所需人力、钱财,朕一概应允!”
“臣等遵旨!”百官齐齐跪拜,声音洪亮,透着前所未有的同心协力。
散朝后,百官陆续走出太和殿,不少官员主动围上沈砚,汇报各地新政细节,言语间满是支持。苏青庚拍了拍沈砚的肩膀,语气欣慰:“砚儿,你所推之策,实为大衍之福,为父定会在吏部为你保驾护航,选拔贤才助力新政。”
沈伯山也道:“后续若遇阻力,为父自会周旋,你只管放手去做。”
周霆、程定山等将领也围了过来,周霆道:“靖安王,军中将士随时听候调遣,偏远地区推行新政,有我们在,定能确保安稳。”程定山点点头:“襄阳上下亦会全力配合,让新政早日惠及南方百姓。”
沈砚一一谢过,目光扫过众人,心中满是暖意。此番现代之旅,让他暂卸重担、重拾初心;归来后,看到新政落地生根、百官同心、百姓受益,更坚定了他的信念。他知道,新政推行并非一蹴而就,但有这般同心协力的朝堂、忠诚勇武的将士、期盼安宁的百姓,大衍的太平盛世,指日可待。
晨光穿透云层,洒在皇宫琉璃瓦上,金光璀璨。沈砚与众人并肩走出宫门,前路光明,未来可期。他握紧拳头,心中默念:待大衍彻底平定,定要兑现承诺,带众人再回那冰雪之城,共享太平之乐。
散朝钟声刚落,太和殿外的丹陛之下,百官陆续散去。沈砚放缓脚步,笑着叫住了正欲离场的苏青庚与周霆等人,朗声道:“岳父、周老将军,还有诸位兄弟!”
闻声,苏青庚、周霆带着周虎、周豹、周雄、周凌云、周凌峰,周凯、赵玮、李奎、张恒、陈宽、陈安,岳鹏、张怀瑾等忠义军八将,以及程定山、程毅、程宏等襄阳程家众人,纷纷围了过来,形成一片热闹的圈子。
沈砚目光扫过众人,笑意真挚:“前些日子我带全家远游,带回了不少外地特产当礼物,已让王府下人备好了晌午的宴席,诸位可一定要赏光前来,咱们边吃边聊!”
苏青庚闻言,脸上立刻露出欣慰的笑容,拍了拍沈砚的肩膀:“你这孩子,归来便想着大家,岳父自然要去!”
周霆捋了捋花白的胡须,朗声道:“靖安王相邀,老夫岂有不来之理!正好带儿孙们沾沾光,尝尝你带回来的新奇物件!”身旁的周虎、周豹、周雄齐齐颔,周凌云、周凌峰两个年轻人更是眼睛亮,连忙应道:“谢靖安王!我等一定准时到!”
周凯、赵玮对视一眼,笑着拱手:“蒙靖安王惦记,我二人必到!”李奎、张恒、陈宽、陈安也纷纷附和,语气爽快:“定不辜负王爷美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