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升到中天,光从帐顶缝隙照下来,落在陈墨左臂。胎记最后一次闪了金光,随即恢复平静。
他没有动。
呼吸慢慢变深,心跳逐渐放缓。他知道闭关的时机到了。
掀开主帐帘子,外面营地已布好静修阵。七名弟子亲自守在四方角,每人手中握着一枚灵石,随时准备补能。阵法由玄冰珠为核心,寒气丝丝渗入地面,形成一圈淡蓝光纹。
陈墨走入阵心,盘膝坐下。将玄冰珠置于身前,双手结印,灵力自丹田涌出,沿着神台经脉缓缓流转。
第一周天,灵力如溪流,细而稳。但刚过膻中穴,便有滞涩感。胎记微微烫,像是有什么要冲出来。他咬牙压住,继续引导灵力向前。
第二周天,度加快。可灵力刚入识海,就撞上一股乱流。那是昨夜心音残留的余韵,还在体内游荡。若不清理,神台根基不稳,轻则修为倒退,重则走火入魔。
他停下运转,转而回忆那句“火熄之处,炎种犹存”。这不是命令,也不是提示,而是节奏。他把这句话当成节拍,在每一次灵力回旋时默念一遍。
第三周天开始顺畅。灵力绕过识海中心点,像绳索一圈圈缠紧。每转一周,神态就更清晰一分。
第四周天,胎记又热起来。这次不是余韵,是新的波动。来自本源共鸣的力量试图侵入意识。他没有抗拒,反而张开神台门户,让这股热流进来。
热流直冲识海底部,撞在尚未凝实的灵台上。咔的一声,仿佛裂痕出现。
陈墨睁眼,眼中闪过一道金芒。他抬手按住胸口,一缕意志沉下,将那股外来之力锁在神台根部。不是驱逐,不是压制,而是吸收。
第五周天,灵力变得厚重。每一次循环都带动全身气血共振。左臂胎记泛起微光,不再是刺痛,而是温养般的暖意。
第六周天,寒气从玄冰珠中被抽出,顺着经脉流入识海。冷与热交汇,在灵台中央形成一个稳定的旋涡。这是神台境后期的关键——内外平衡。
第七周天,旋涡收束成一点。灵台彻底定型,如磐石扎根识海。
他松了一口气,但没有停。
第八周天,主动提。灵力奔涌如江河,冲击最后三处堵塞节点。一处在肩井,一处在命门,最后一处在尾椎。这些都是旧伤留下的隐患,若不清除,日后突破更高境界必受阻。
第九周天,三处节点逐一打通。灵力贯通全身,再无滞碍。
他收功,睁开眼。
帐内烛火齐灭,又瞬间复燃。
静修阵中的玄冰珠光芒黯淡了一分,显然耗损不小。但他身上气息沉稳,再无半点浮躁。
七名弟子站在阵外,脸色变了。
刚才那一瞬,他们感觉不到陈墨的存在。不是隐身,不是消失,而是对方的气息完全融入天地,像一块石头沉入深潭,看不见,却实实在在在那里。
有人低声说:“他成了。”
话音未落,陈墨起身走出阵心。
衣袍无风自动,脚步落地无声。左臂胎记金光内敛,只在运功时才会显现。他目光扫过众人,没人敢与他对视。
“物资清点完了吗?”他问。
一名弟子回神:“报……报告师兄,护心丹已补足,避毒符全部重绘,探路组昨夜传回消息,三河谷路径安全。”
“哨卫轮值呢?”
“双岗执行,每两个时辰换一次,夜间加派暗哨。”
陈墨点头。走到营地中央,伸手按在黑铁令旗上。旗面“九宝归心”四字微微亮,像是回应他的气息。
他抬头看向南荒方向。
眼神不再犹豫。
这时,一名年轻弟子忍不住开口:“陈师兄,我们真的要去火云宗废墟吗?听说那里连鸟都飞不过去……”
陈墨转身看他。
那人立刻低头。
但陈墨没责备。他抬起左手,掌心朝上。灵力凝聚,一团火焰凭空浮现。他五指收拢,火焰被压缩成一颗赤红光点,随即轻轻一弹。
光点飞向地面,在距离泥土三寸处停下,缓慢旋转。
“看到这个高度了吗?”他说,“只要你们保持在这个位置以下行动,地火毒瘴不会触及身体。我会用灵压为你们撑起一条通道。”
众人怔住。
那团光点稳定悬浮,说明控制力已达极致。这不是靠蛮力撑场,而是对力量的绝对掌握。
另一名弟子颤声问:“如果……如果有敌人突然袭击呢?您闭关这么久,万一……”
陈墨抬脚向前一步。
地面裂开一道细缝,从他鞋底延伸出去三尺,然后戛然而止。裂缝边缘平整,没有碎石崩飞,也没有尘土扬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