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我大秦统一六国乃天命所归!如今齐军主力尽屯高唐,却不知我军已悄然北上,只待从燕地南下,直取临淄!”
“此战关键在于奇袭,务必在齐军回防前攻陷都城。临淄一破,齐军士气必溃。届时再施以怀柔之策,齐国必亡!”
扶稣指点江山,众将领纷纷颔。他们没想到这位深居宫中的公子,竟有如此独到的军事见解,实乃大秦之福!
"公子所言极是,攻齐之战,当以迅雷之势。传我将令,命骑兵方阵与战车营日夜兼程,作我大秦先锋,余部立即开拔,火跟进!"
"李信!"
"末将于此!"
"着你统率中军,随先锋部队之后行进"
"末将遵命"
"上将军,恳请准许我充任先锋骑兵一员,随部先行,直抵齐都!"
扶稣拱手。
"公子且安心,待我与你并辔齐都城下!"
战鼓声再起,令旗官登上高台传达军令,无数传令兵飞驰而出,将军令传至各营。
"呜——呜——"
雄浑的号角声响彻云霄,大秦历下大营这座战争机器已然全运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驾!驾!"
营门处,铁骑洪流奔腾而出,鞭声与马鸣交织,万千铁蹄掀起蔽日烟尘。
战车营紧随其后,这是大秦军阵中最具威慑的力量。
烟尘翻滚中,大地似在微微震颤。一面巨大的"秦"字王旗破雾而出,其后是望不到尽头的铁甲方阵。
大秦步兵,开始进了!
犹如出柙猛虎,离营时尽显凛凛威风!
整齐的步伐,指天长戈在阳光下泛着冷冽寒光。俯瞰之下,大秦军阵绵延无尽。
秦师出历下,威压临淄城!
自历下大营向西遥望,可见一座巍峨雄关矗立——西部屏障函谷关。
函谷关下,掩埋着六国无数将士的尸骨,也阻断了六国灭秦的梦想。那些豪情壮志,终究随大漠风沙消散在时光长河之中。
自秦孝公时大良造商鞅变法图强,大秦崛起之势便不可遏制。六国虽屡次合纵伐秦,却罕有能破此雄关者。
六国为何执着攻伐函谷?只因关后便是大秦心脏——都城咸阳。
咸阳见证了大秦的崛起。昔年商鞅为避旧贵族掣肘,请秦孝公迁都栎阳至新城咸阳,以保变法推行。虽商君终遭车裂,其所铸就的强秦却已翻开崭新篇章。
咸阳宫依山而建,殿宇皆着庄重玄色。
玄黑乃大秦本色。依阴阳五行之说,商属木德,周为火德,而大秦当属水德。
火克木,水克火。周代商乃是天意,秦代周亦是天道。故而大秦尚黑,即便始皇帝冕服,亦是玄色黑龙袍。
玄黑厚重,自生威压。
咸阳宫某处大殿内空旷寂寥,六根巨柱巍然矗立,唯有一柱上尚飘着一面旗帜。
柱上以朱砂篆书六国之名:
"韩、赵、魏、楚、燕、齐"
而今,仅余"齐"字旗帜尚在飘扬,其余五国旌旗俱已委地,没入尘埃。
六根巨柱环绕的中心,一方漆黑的玄玉圆台静卧,台面阴刻着腾云驾雾的墨龙,鳞爪张扬似要破玉而出。
玄玉台上端坐着闭目凝神的身影,黑龙纹冕服垂落玉阶,未一言便令殿内空气凝滞。他是九州共主,大秦君王——嬴政!
"铿——"
最后那根铜柱上的旌旗陡然坠地,玄玉台上双目倏睁,眸光如电扫过那面绣着"齐"字的战旗,唇角掠过掌控者的弧度。
阶下忽有绛衣宦者膝行而入,额贴金砖:"天降吉兆!齐纛自坠,喻示王上即将廓清环宇!这四海八荒"
"赵高,"冕珠轻晃间压下谀词,"取《山河社稷图》来。"
待宦者躬身退下,嬴政踏着五国旌旗铺就的征途缓步而下。玄舄每一步都踏在覆灭的王朝年份上:
十七年韩灭
十九年赵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