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女内侍鱼贯而入,珍馐美味次第呈上。此时王翦与蒙武举杯上前:
"老臣拜见大王!拜见国夫人!"
"两位老将军快快请起!"
"二位为大秦立下汗马功劳,该是孤向你们致谢才是。"
"臣等万死不敢当!为秦效力,乃臣子本分!"
"哎呀,老将军太客气了。蒙武和王翦两位都是我大秦的顶梁柱,可千万要保重身体啊!"
"老臣谢王上关心。只是人上了年纪,确实力不从心,做事再难像年轻时那般利索了。"
"王翦啊,咱们可是实打实的亲家。清秋这孩子真是没得挑,举止得体,知书达理,不愧是名门闺秀!"
"确实孝顺得很。本来王上要让清秋代替扶稣赴宴的,这孩子却体贴臣妾,把宴会的大小事务都揽了过去,倒让臣妾清闲不少。"
"老臣代清秋谢过王上和王后夸赞。"
正当此时,不远处突然传来争执声。
"我大秦既已一统天下,若不将大权集中于咸阳,如何对得起百万将士的血汗?"
"大秦终结五百年乱世,正该效法古制,尊崇礼法,方能安定民心,稳固江山!"
"按你这么说,岂不是要重蹈覆辙,再造乱世?"
"照你的主张,怕是要祸起萧墙,动荡就在眼前!"
两人越辩越激烈,引得满朝文武纷纷侧目。
无他,只因这两人身份实在非同寻常。
正是大秦丞相王绾,与国尉尉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秦王听了一会,眉头微蹙。
"大喜的日子,大秦的丞相和国尉当众争执,成何体统?"秦王缓步走来。
王绾和尉缭连忙请罪。
"说说吧,所为何事?"
"臣有本奏!"
"臣有本奏!"
两人同时开口,互不相让。
"国尉先说。"
"王上,臣有一事不明,可否请王上明示?"
"讲。"
"如今大秦疆域万里,子民千万,如此庞大的帝国该用何种制度治理?臣以为此事关系重大!"
"嗯,国尉所言极是。既然你提出此事,想必已有想法,但说无妨!"
"臣冒昧进言,当延续我秦国之制。王上加尊天子尊号,天下划分可沿用六国旧制,与郡县制相结合。
大者为郡,下设县。郡守县令皆由王上任命,确保咸阳政令通达四海,天下臣民无不俯听命!"
"荒谬!尉缭大人此言简直有辱圣贤!"
尉缭话音刚落,以儒家为的博士们立刻群起攻之。
"王上,臣等以为大秦既遵从五德始终之说,就该顺应天意民心,方能万世长存!
遵循古制,重视礼法,方是国家根本。若一味否定传统,岂不让百姓无所适从,天下失去依归?
当分封藩王作为大秦屏障,以藩卫京,方能确保咸阳安稳,江山永固!"
"哈哈哈,真是一群迂腐的书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