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一叶书库>大秦:改写历史,拓万里江土 > 第61章 未命名草稿(第2页)

第61章 未命名草稿(第2页)

茅焦忍不住质疑:"公子,非是我等不信,实乃此事绝无可能"

扶稣朗声大笑:"诸君且拭目以待。只要明日不出言阻挠,再表支持之意,儒家复兴便在明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真?"

"自然!"公子目光如炬,"若依诸公循古制那套,确无可能。但我所言之法,与古制毫无瓜葛。欲使儒学独尊,先要明白君主所思,百姓所需!"

王道之兴,重正名。今以天命所归之理,佐证秦承周祚,正当其时!

天人感应之说,当与我儒家要义相融。君臣父子之道,实乃阴阳相济——君父为阳,臣子属阴;夫为乾刚,妻主坤顺。此乃"三纲"之本。

五常之义,仁义为先,礼智为信。三纲立其体,五常致其用。如此既可匡正人伦,复能昌明礼乐。

治国之道,当施仁政:薄赋敛,省徭役,以纾民力。更当设官学,弘教化,使寒门俊彦皆得进身之阶。虽以儒术为本,亦当兼收百家之长。

诸生当谨记,凡有妄议分封、违逆时势者,必严惩不贷!此策既合天下一统之需,复彰儒学经世之效,诸君以为善否?

伏生公问:"如此新法,尚可谓之儒术否?"

公子正色道:"五常承圣贤遗训,官学弘夫子之道。今以仁政利万民,正合仁者爱人之本!"

周青臣闻言顿悟:此真应时济世之良方!适值天下一统,正当行此新政。念及儒家近日之失,更觉此策当为兴儒正途。

今来此,就是为了观察这些儒生的言论,好向秦王汇报,以证自身清白。

(史载,公元前年咸阳宫宴席上,仆射周青臣高颂大秦郡县之制,盛赞始皇帝英明神勇,阿谀之辞层出不穷,引得同为儒生的淳于越愤懑不满。博士淳于越厉声呵斥周青臣,并再度向始皇帝进言分封,遭丞相李斯驳斥。李斯遂上书,请禁民间以古非今,杜绝私学诽谤朝政,焚书之祸由此而起。)

“公子所言极是!此策字字句句皆合我儒家之道,既有如此良谋,岂会不令王上称心?这般新儒之论,我等自当全力推行,悉心领悟,方能传扬这一脉新学!”

仆射周青臣即刻附和,他敏锐察觉到此番议论的益处,或许真能凭此与法家一脉争锋一二!

“周仆射过誉了,扶稣献策,本为秦国之利。我既为儒家之人,自当为儒学考量。依我所言之法,王上极可能采纳。此策虽比法家之法温和,收效却无二致,仅此一点,便足令我儒家立足朝堂!”

有周青臣在旁帮衬,扶稣正好顺势而上。二人一唱一和,就此拿捏住众人。

然而扶稣深知,单凭这些,尚不足以说服信念坚定的儒生。但在此时此地,他必须表态——绝不可能支持分封,那只会令历史倒退!

他此刻以振兴儒家为切入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若这群儒生仍不买账,他另有后招。

“诸位,扶稣之意想来已明。是非曲直,人人心中自有衡量。若尔等执意推行分封,难道真能让天下重返大同之世?——痴人说梦罢了!无论如何,方才所言便是扶稣日后行事的准则,今日在此明白相告。何去何从,但凭诸位抉择!”

“是继续固执己见,向王上谏言分封,最终家破人亡?还是随我一道,凭此新儒之学,令我儒家重登巅峰?诸位仔细思量!唯有一点须明——若仍有人执意进谏分封,休想我会替其说话!分封之制,便是与大秦为敌,与朝臣为敌,亦与我扶稣为敌!”

“四面皆敌,败局已定!分封之制,不过是大周最后的残梦。而此处——是大秦!”

“我大秦,将开创亘古未有的伟业,缔造万民安居的盛世!愿诸位能作大秦的开路先锋,而非阻碍江山社稷的绊脚石!”

“言尽于此,扶稣告辞!”

说罢,扶稣起身离去。在座皆非愚钝之人,自当留予他们思量的余地。即便有人执迷不悟,亦难成气候。这一席话,已将他立场表明无遗。

想来不日,咸阳儒生聚集之事便会呈于王上案前。若今未曾前来,任由他们明日在大朝会上进谏,那才是儒家真正的劫难!

长公子府。

扶稣立于廊下,指尖轻叩檀木围栏。原以为今日劝的是明理之人,谁知仍是些冥顽不化的酸儒。这般固执,莫说推行新学,反倒成了绊脚之物!

"来人。"他忽而止步。

门房小跑着趋前:"公子有何吩咐?"

"去请茅焦先生今夜过府议事。"扶稣半幅衣袖扫过阶前薄霜,"记住,叫他把陈驰也带上。"

待脚步声远去,正厅内静得能听见铜漏滴答。周青臣猛然拍案,震得漆器果盘铿然作响:"公子说得在理!若我等再抱残守缺,儒家早晚断送在这群腐儒手里!"他环视众人,额角青筋突突直跳:"谁还想学那帮老顽固主张分封的,尽管去!可别怪周某没提醒——"

话音戛然而止,他比了个刀削脖颈的手势。

——————

章台宫的烛火彻夜未熄。

嬴政推开堆积如山的简牍,玄色王袍在青砖上拖出沙沙声响。连续三时辰批阅奏章,连指节都泛着青白。

"禀王上。"赵高躬身趋进,姿态比往日更恭谨三分,"公输大人候召多时了。"

"快传!"秦王揉着眉心的动作一顿。

铁甲碰撞声由远及近,公输落单膝触地时,腰间青铜令牌与地面相击,铮然作鸣:"臣参见王上。"

"寡人的铸剑师何须多礼?"嬴政虚扶一把,侍从已搬来髹漆凭几,"六国兵刃收缴得如何?"

"青铜器可铸十二金人,铁器皆能化犁。"公输落指尖在膝上划出锻造图样,"只是"

喜欢大秦:改写历史,拓万里江土请大家收藏:dududu大秦:改写历史,拓万里江土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