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卒们却神情炽热——军功封侯,天经地义!
王贲茫然归列,忽见同袍们个个憋笑憋得面目扭曲。
“混账!老子封侯你们乐什么?打了半辈子仗连个侯爵都没混上,臊不臊!”王贲瞪眼。
屠睢捧腹:“原是不服气的,可想到你与公子的赌约……哈哈哈舒坦!”
王翦抚须补刀:“侯爵罢了,谁还不是呢?”
“父亲您怎的拆台!”
老将军竟哼起小调:“啷个哩个啷,不听老人言呐——”
武将队列瞬间笑倒一片,殿梁震颤。
王贲面色阴沉如墨,他万万没料到捅刀最狠的竟是自家父亲,那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神情简直呼之欲出。
朝堂上众武将纷纷拱手打趣:"王老将军当真是满腹经纶啊!令郎佩服之至!"
王贲黑着脸踱到扶稣身侧,从牙缝里挤出质问:"公子总该给个说法吧?"
"愿赌服输天经地义。"扶稣摊手道,"难道通武侯要赖账不成?"
"放你的!"王贲硬生生把脏话咽回去,"我王贲向来顶天立地!可公子先前说不知情,怎会连我封号都"
"诏书我确实没看过。"扶稣挠着后脑勺,"就是史书上这么写的。"
武将们集体嗤笑转身,甲胄哗啦作响。
"你们这些人!"扶稣佯装恼怒,"问的是你们,不信的也是你们!"其实他心知肚明,这场本就是给王贲铺的台阶——王家已然位极人臣,若再立军功反倒骑虎难下。如今借赌约之名留在自己身边统兵,既保全将门体面,又维系军权在手。
蒙恬突然暴喝:"肃静!"他早料到封赏越往后越惊人。果然赵高展开新诏书时,满朝文武如遭雷击。连当事人陈驰都呆若木鸡,那支能说退齐军的巧舌此刻竟僵在口中。
"擢陈驰为御史中丞"诏书余音在殿梁间回荡,几位老臣的笏板啪嗒坠地。这个掌管百官风纪的要职,多少文官熬白头都摸不着边沿,如今竟落在个年轻谋臣肩上。
御史中丞再进一步,便是位列三公的御史大夫了!
陈驰本是儒家,虽有才学却久居朝堂边缘。为求机遇,他主动请缨赴齐为间,这一去便是十余载。在齐期间,他潜心钻研齐国朝局,在廷辩时往往能以一己之力驳得满朝齐臣哑口无言。
此番得以擢升,除却其真才实学外,更要归功于扶稣推行新儒学使得秦王对儒家有所改观。为抗衡朝中法家势力,秦王决定破格提拔陈驰。
"陈大人何在?还不接诏!"赵高宣读完诏书,迟迟不见有人上前。
陈驰这才如梦初醒,慌忙出列行礼:"臣陈驰,叩谢王恩!"
"免礼。"秦王笑道,"你在齐国之战中表现甚佳,扶稣对你推崇备至。望你在御史中丞任上恪尽职守。"
"臣定当肝脑涂地,以报王上知遇之恩!"
这道任命如同惊雷,引得满朝哗然。由微末小吏连跃十余级,实属罕见。朝臣们交头接耳:
"竟能平步青云至此!"
"直接擢为御史中丞,圣眷何其隆也!"
"此人似是儒家出身?"
"王上莫非有意重用儒生?"
文臣们尤感不平。同为文官,陈驰仅凭齐国之功便获此高位,令众人难以心服。法家臣子更是忧心忡忡:御史中丞足与廷尉比肩,莫非朝局将有变数?
儒家们自是欢欣鼓舞,以为本门终得重用。只是他们尚不知,陈驰所思所想早已与儒家正统大相径庭。
下朝时,李斯意味深长地瞥了陈驰一眼。身旁廷尉低声道:"丞相,此人果真是儒生?"
"廷尉消息倒是灵通。"李斯含笑应答。
"先前是下官多心了。只是不知王上意欲何为?朝堂怕是要有一番新气象了。"
"廷尉无需多虑。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若他仍执儒家旧说,想来不足为虑。"
"那若他非复旧观呢?"
李斯目光一凝,似有所悟……
"公子快看,这不是陈大人吗?竟然被王上直接提拔为御史中丞,这可真是平步青云啊!公子莫非连这个也预料到了?"王贲惊叹道。站在武将队列中的他对陈驰并不陌生,与蒙恬、李信都曾共事过。
"这次我是真没想到。"扶稣难掩惊讶之色。他万万没料到父王为了增强自己在朝堂上的话语权,竟会给陈驰如此高的职位。如今陈驰手握御史中丞之职,推行新儒学的把握又多了几分。
"王诏:将军李信行事果决,燕国之战独率精兵大破燕军,追击燕王喜;齐国之战更以孤军死守临淄,生擒齐公子田冲,为大秦统一立下汗马功劳,特晋爵少上造!"
喜欢大秦:改写历史,拓万里江土请大家收藏:dududu大秦:改写历史,拓万里江土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