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一叶书库>大秦:改写历史,拓万里江土 > 第67章(第1页)

第67章(第1页)

秦王闻言,欣慰道:“不错!终于有了几分王者气度!”

他拍了拍扶稣的肩膀,转身回到高台,并未制止将士们的欢呼,而是静静等待,让他们尽情宣泄情绪,告慰亡魂。

此刻,秦王对扶稣的表现极为满意。青铜碑铸造之举,于国、于民、于军心皆有裨益。

扶稣能提出此策,无论是出于私心还是公义,都展现了他的远见。再加上战场上的沉着指挥,确实令人欣慰。

只是不知道,在治国理政上,他是否还能给自己带来惊喜?

回到武将队列后,扶稣现众将的目光都聚焦在自己身上,顿时有些不自在。

“诸位为何盯着我?莫非我脸上有何异常?”

王翦与蒙武郑重转身,向他一揖到底。

“长公子!我二人代大秦百万将士谢您!此碑一成,战死异乡的英魂终可安息!”

“将士们为国捐躯,战乱中能得掩埋已是万幸,何谈归根?如今此碑铸成,漂泊亡魂终得归处,而活着的将士,亦能安心!”

扶稣连忙还礼:“两位将军言重!扶稣只是尽了本分,能让将士英灵安息、事迹流传,便是我最大的心愿!”

“哈哈哈,说得好!”王翦朗笑道,“蒙老,你看这些后辈,可不就是当年的我们?”

蒙武点头豪迈一笑:“大秦男儿,前赴后继!”

许久之后,场中的喧嚣才逐渐平息,但那份激昂却久久不散。

秦王肃然道:“此事已定。接下来商议国策,关乎大秦国运,诸卿务必慎重谏言。大朝会后,国策既定,不容更改!”

昔日,关于大秦统一后该采用何种制度,朝廷中曾有激烈争论。部分大臣主张效仿先贤,实行分封制,以诸侯屏卫;另一派则坚决反对分封,力主延续现行郡县制度。

双方争论多时,如今必须做出决断。寡人曾在高层会议中明确表态:废除分封,推行郡县。今日,寡人依然坚持此议!

原因何在?寡人要的是长治久安的天下,而非传承一二世便分崩离析的江山。分封制必然导致诸侯割据,若真如此,我秦人千辛万苦统一的天下又有何意义?

"王上!老臣有本要奏!"

关键时刻被打断,秦王面露不悦。他心中雪亮,这儒生意欲何为。秦王强压怒气,沉声道:"道来!"

"臣听闻王上对分封制的见解,深感忧虑,定是有奸臣蛊惑圣听。自古天下乃王族与贵族共治,今废除分封,独揽大权,恐生祸端!

贵族不得其利,必懈于政事,政令不畅则天下难安。此制将使王族与贵族对立,终致动荡!

反观分封古制,方为治国良策。大周绵延八百余载,古制历经考验,岂可轻言废弃!"

秦王冷笑道:"说得好!还有谁赞同分封的?都站出来让寡人看看,究竟有多少忠臣良将!"

听闻此言,扶稣面色陡变。他就知道儒家定会惹出乱子。这些人奉行一生信条,确实难以改变。但何至于此?

扶稣在文臣中寻到陈驰,对方摇头示意勿要插手。此刻为儒家求情,无异引火烧身。

朝堂上议论纷纷,有人跃跃欲试,有人冷眼旁观。后方儒生竟接连出列,扶稣暗自心惊。若因此激怒父王,儒家恐将遭受灭顶之灾!

放眼望去,幸好只有半数儒生出列。这说明他先前的劝诫起了一定作用。现在就看那些博士大儒作何选择了。

博士淳于越正欲出列,却现衣袖被伏生紧紧拽住。

这里有一段大殿内,伏生紧紧拽住淳于越的衣袖。

"快松手!"淳于越怒目圆睁。

"作为多年挚友,我岂能眼睁睁看你赴死?"伏生手上力道更重。

"你背弃理想是你的事,何苦拖累于我?儒学本貌便是如此,今日是我最后的机会了!"

"糊涂!长公子说得在理,儒家确需变革。我们太过僵化,数百年来固守陈规。如今是大秦的天下,不是周朝!我伏生只求将儒家学问传遍四海,让圣贤典籍流芳百世!"

"若法家独揽朝纲,为达思想一统,他们什么事做不出来?我绝不能坐视不理!只要长公子能压制法家,无论用新儒学还是旧儒学,只要是儒学传承,我便心满意足!"

上方突然传来秦王冰冷的笑声。

秦王扫视殿内,多是齐国旧儒和些老学究,人数虽不少,却比他预计的少许多。目光转向扶稣时,这位长公子立即低头避视。

"倒是小瞧他了,短短几日竟说服半数儒生。"秦王暗自思忖,"且看剩下这些是否真不怕死。"

"臣等冒死进谏,请王上三思!"

百余儒生齐步出列,跟随为的博士高声谏言,声势颇壮。

"就这些?"秦王冷哂,"儒家素来同气连枝,一人声众人响应,今日怎这般冷清?倒是好事,省得外人说寡人违背民心。就凭你们,也配代表民意?"

"寡人早已明诏禁止议论分封,廷尉,可有此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确有此诏。"

"违者当如何?"

"议分封者,杀无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