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一叶书库>大秦:改写历史,拓万里江土 > 第89章(第2页)

第89章(第2页)

如今的扶稣,不再如从前。大秦的利刃依旧锋利,只要他继位,朝中名将便不会蒙冤而死。到那时,他倒要看看,那些宵小之辈,是否还能撼动大秦根基!

昔年大汉曾经历一场腥风血雨,六国旧贵族几乎覆灭,才使天下一统更加稳固。而大秦,却在这场厮杀中倾覆——此乃大秦之憾。但今日不同,这场动荡之后,大秦必将真正称霸天下,开创属于大秦的盛世!

父王的求贤令已传遍四海,不知能否招揽天下英才?如韩信这等无国仇家恨者,正是大秦可用之才。此令不拘出身,不论门第,想必咸阳很快便会有贤才汇聚。

扶稣忽然明白,父王此乃一步妙棋!求贤看似招揽人才,但真正能扭转乾坤的奇才又有几人?朝中几位重臣已是难得,再寻更胜者,谈何容易?能得一二,便是大秦之幸。

因此,求贤令的真正用意,并非广纳贤士,而是吸引怀才不遇的读书人入咸阳。敢者,多少有些才学,至少识文断字。父王借此令汇集天下士子,实则是为大秦御书院添砖加瓦。

让寒门士子成为秦王门生,为日后的选官改制铺路!

想到此处,扶稣豁然开朗。父王一举一动皆有深意,且行事滴水不漏,令旁人难以挑剔。推行官学、改革选官,世家大族必然阻挠,但求贤令却无人敢反对——毕竟朝中诸多重臣,皆是昔年受召入秦,方有今日之位。

朝堂诸公,尤其是那些平步青云者,岂容他人质疑求贤之政?此举有理有据,更与大秦昔日强盛之路一脉相承,天下士族贵族谁敢妄言?

然而他们不知,这求贤令所求之贤,终将化为利刃,直指士族贵族!

以儒家为引,徐徐推动官学,虽可行却耗时漫长,父王不愿久候。如今以求贤令聚才,再择其优者,充入御书院——这便是一批天子门生,待登基大典后,他们的身份地位必将拔升!

这是君王赐予他们的荣耀。既然接受了这个头衔,自然也需承担其使命——成为对抗世家贵族的先锋。

这将是一场持久的博弈,途中必然有人倒下。而高居庙堂的,仅凭一个虚名便网罗天下英才,再借他们之口在朝堂上争辩、攻讦,逐步削弱世家势力,直至最终将权柄尽收掌中!

扶稣嘴角微扬。刹那明悟——父王这一手,堪称将心术运用到极致!

从大朝会自己提议任用寒门学子遭驳,到随后颁布求贤令,短短时日父王已筹谋周全并付诸行动。

妙!

那日朝会后父王的谆谆教诲犹在耳畔,如今目睹这些举措,更令他领悟何为制衡权术。有些道理,果然需事后方能参透!

此刻他对父王有了更深的认识:若父王要谁死,那人绝无生机;若得苟活,必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譬如六国遗老——他们活着只为安抚民心,维系大秦稳定。更何况在父王眼中,这些人不过蝼蚁尔。真正的蔑视,是连碾死都觉得多余。

扶稣舒了口气。但愿有朝一日,自己亦能臻至此境。

楼船靠岸时,宫中侍从早已候在码头。

"公子可算回来了!"

"你怎知我今日抵达?"

"臣已在此苦候五日!"

"五日?父王派你来的?"

"王上有口谕!"

待扶稣整衣行礼,侍从捏着嗓子学秦王语气:"你个蠢材!钻进军械司就舍不得出来了?到头来还得寡人亲自收拾!滚回来立刻进宫!"

扶稣瞠目结舌:"真是原话?"

见侍从拼命点头,他箭步蹿上马车:"快!直接入宫!"

章台宫内,重臣正禀报登基大典细则。

"各项仪程已反复推演,绝无纰漏。"

“诸位爱卿劳顿多时,今日议政已毕,且先退下歇息吧。”

“臣等告退!”

内侍匆匆入殿躬身禀报:“禀王上,长公子已归咸阳,此刻正在御书房候见。”

“这逆子还知道回来!”秦王冷哼一声,“寡人命他督查军械司,他倒在外躲了整月,将交代的差事尽数推诿,终是苦了诸位卿家。”

李斯拱手道:“长公子素来持重,想必是军械司突要务耽搁了行程。”

“罢了。”秦王摆摆手,“既然诸事已妥,寡人也无暇与他计较。”

待群臣退出章台宫,秦王揉着眉心站起身来。整日里国事登基事宜交织,本想将典礼交给扶稣操持,不料仍是亲力亲为。

“宣长公子。”

——————

御书房内,扶稣听闻父王在章台宫议政,额角已渗出细汗。正自忐忑时,内侍尖声通传:“王上召见!”

踏入章台宫那刻,扶稣的玉带已沁透冷汗。见父王负手立于阶上,连忙伏地行礼:“儿臣拜见父王!”

殿内只闻更漏滴答。

扶稣喉头滚动,提高声调再拜:“儿臣扶稣,拜见父王!”

“聒噪。”秦王猛然转身,“寡人命你督办登基大典,你倒跑去军械司躲清闲?”

“父王明鉴!”扶稣急道,“儿臣在军械司与公输大人炼铁难题,更借地下伏流改良熔炉”

喜欢大秦:改写历史,拓万里江土请大家收藏:dududu大秦:改写历史,拓万里江土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