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区区池水,竟与阴阳家有关?”扶稣挑眉。
“正是。我大秦奉水德,尚黑,此乃阴阳家推演所得。九条黑龙,亦是此意。”
扶稣沉吟片刻,心念电转。父王行事向来深远,此景绝非偶然。
若视此池为天下,其中游鱼便是天下贤才,尽归大秦所用?抑或暗喻朝堂群臣如鱼,得遇明主,便可跃龙门而腾达?否则,父王为何偏在此处设此景,又屡下《求贤令》?想必站于此地者,皆能心领神会。
“公子,可还有疑虑?”墨离问道。
“甚好。”扶稣赞许点头,“不过,原定青铜人像十二尊,后因铸造青铜碑减至九尊。那碑在何处?为何不见?”
“公子放心。”墨离答道,“青铜碑依王命,已立于宗庙大殿正中。”
宗庙之中,安放妥当!扶稣心中微震,这原本只是他随口一提的小小建议,竟得如此重视。供奉于宗庙,便意味着大秦王室与百姓将世代祭祀,香火不绝!
那些为大秦统一大业献出生命的勇士们,终于有了永恒的归宿!
前往之路
"随我前去一观!"
扶稣与墨离策马离开咸阳宫正殿,向着大秦国庙疾驰而去。这片建筑群同样雄伟壮观,坐落于咸阳王城之内,只是方位不同。若徒步前往,尚需不少时辰。
守护宗庙的禁军与戍卫王宫的将士同属卫尉竭统辖。出示秦王所赐令牌后,二人畅通无阻。这是扶稣次踏入大秦宗庙,心头涌起庄严肃穆之感。这里供奉着华夏历代贤者与大秦先王。
思绪至此,愈肃然起敬。此处供奉的唯有两类:一是功在华夏的先贤,二是大秦历代君主。想那三皇五帝血脉相承,大秦先王功业昭着,此地自当庄严肃穆,不容。
这是华夏文明的根源所在!
宗庙门前,扶稣心神恍惚,仿佛穿越千年,回到那个辉煌时代。可惜华夏总有败类,在民族存亡之际,倭寇屠戮同胞,天地同悲。幸有仁人志士力挽狂澜,重现华夏荣光。
可恨竟有人不为救国英雄设祭,反为岛国禽兽立牌!
荒谬至极!
荒谬至极!
扶稣耳边似有英魂怒吼,壮士泣血。此仇不共戴天,纵使沧海桑田亦难忘却!
他眼中寒光闪过,攥紧的拳头又缓缓松开。可惜身在大秦,纵有冲天之怒,也难觅宣泄之处。
"公子?为何驻足不前?"墨离现长公子突然停步。
"无妨,想起些旧事,走吧。"
进入宗庙主殿,二人如临沧海。唯一感受便是:宏伟,太宏伟了!
这黑色石砖铺就的主殿比咸阳宫正殿还要大上数倍。扶稣感觉自己正置身,浩荡威压扑面而来。
殿前矗立着凝聚大秦英魂的青铜巨碑。抬头望去,一座通天彻地的黑色宫殿巍然屹立,这就是大秦宗庙!
"墨离,此地足可容纳万人啊!"
"正是。此处乃大秦宗庙,王上登基祭天之地。既要祭祀华夏先贤,也要祭奠历代先王。"
"还有那些为大统一牺牲的勇士们!"扶稣补充道。
"不错。"墨离深深看了扶稣一眼。
"气吞山河,这才是大秦气象!"扶稣感叹。他现,大秦的一切行事都带着舍我其谁的霸气,充满一往无前的锐气。
(大秦的宏伟气象
大秦锐士、咸阳宫、宗庙、军械司、郑国渠、都江堰,还有尚未现世的万里长城、秦直道,哪一样不是气势恢宏,令人震撼?
扶稣站在青铜碑前,伸手轻抚碑面。若它未被赋予深意,也不过是一块刻着几个大字的石碑罢了。但若将其赋予象征与精神的意义,它便成为亡魂的归宿、生者的思念,更是大秦精神的寄托!
这便是一种力量——凝聚力!
扶稣的手微微颤抖。墨立在一旁注视着他,感觉到此时的公子与往日不同,却又难以言明。
“走吧,墨离,且看明日吧!那将是前所未有的盛典!”
“公子,我已迫不及待!帝号会是什么?大秦又将如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