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一叶书库>大秦:改写历史,拓万里江土 > 第107章(第1页)

第107章(第1页)

这番奏对背后自有考量。都尉军统领李由虽与身为文官的父亲政见不合,但李斯仍欲为儿子争取建功立业的机会。在军功至上的大秦,都尉军统领虽位高权重,却因缺乏自主调兵之权而被视为贵族子弟的镀金之职。真正的将领无不渴望沙场建功,在这军功论英雄的时代,没有战功的武将终难服众。

大秦朝堂之上,文臣以治国之能论高下,武将则以军功定尊卑。

放眼四方守将,无不是战功卓着之辈。李由若不得机遇建立军功,日后晋升恐将遥遥无期。李信如今已贵为一方副帅,地位远其子,更有资格位列庙堂之中。李斯暗自思量,这大秦军中将领欲登庙堂实非易事。殿中诸位将领个个战功彪炳,不似文臣可凭才学与辩才平步青云。武将想要跻身朝堂,唯有靠实打实的军功,在这泾渭分明的二十等爵制下一步步攀爬。

"以都尉军为巡护之师,此议甚善。"宗正嬴傒进言道,"十万精锐甲士,军容严整,乃彰显大秦国威之上选。方才廷尉所言不虚,都尉军无论建制、装备皆为陛下亲卫之典范,其兵器更堪称秦军翘楚。"

"宗正此言未免过誉。"尉缭笑道,"都尉军虽装备精良,却非最上乘。"

"太尉此言诧异,陛下亲卫竟非最佳装备?"

"非是戏言。"尉缭正色道,"军械司卫戍军团方得最先试用新式兵器,此乃军械司嫡系,自然精益求精。"

"军械司所造兵器确有独到之处,太尉此言倒也无从辩驳。"

"陛下巡幸,大军护卫仪仗已备,然尚缺大将随行护驾。"

"朕已命蒙毅随行。"

"蒙毅虽为蒙氏之后,终是文臣之身"

"太尉可是心存疑虑?蒙恬,令弟本领如何?"

"不逊于臣。"

"竟如此自信?"

"太尉明鉴,如今名将皆在外征战,实无大将可调。不若从蓝田大营调杨将军?"

"杨端和与内史腾朕另有用处,不可轻动。二人坐镇蓝田,方可保关中无虞。"始皇帝断言道。

"如此便无合适人选。太尉,要不请两位老将军出山?"

"此议荒唐!两位元老年事已高,乃国之柱石,岂可劳顿?令尊若闻此言,怕是要家法伺候!"尉缭扶额叹息。

"末将不过戏言。如今我大秦能征善战之将确实尽数在外。"

"既然如此,便选年轻将领随行吧。"始皇帝决断道。

"陛下若用新锐之将,臣有一人选,定可保陛下周全无虞!"

“除了这位将领,朝中还有谁能得太尉如此赏识?”

“中尉军新任副统领,章邯!”

“章邯?”

始皇帝沉吟道。

“正是。此人虽已不算年轻,在军中尚未崭露头角,但臣以为这只是缺少机遇。

千里马难遇伯乐,而章邯确是难得的将才,其才能不逊于李信将军。若陛下予以重用,定能成为大秦又一员虎将。”

“若真如卿所言,我大秦自然是良将越多越好。”

章邯这个名字始皇帝并不陌生,当初正是蒙恬推荐,才从默默无闻的低级将领直接被提拔为中尉军副统领。

能被蒙恬赏识必有其过人之处,但如今连主管军政的太尉也对其推崇备至,甚至荐之人便是他,这倒让始皇帝心生好奇:此人究竟有何等才能,竟能同时赢得两位重臣的青睐?

尉缭话音方落,朝臣们面面相觑。李斯为儿子铺路尚可理解,但尉缭突然举荐他人,还抢在李斯之前,实属意外。

此刻不少大臣暗暗期待这两位因此事产生嫌隙。毕竟尉缭是李斯举荐的,两人在军政要务上往往意见一致,堪称陛下的左膀右臂。

尉缭代表军方,李斯代表法家,作为陛下的开路先锋,他们联手压制朝堂多年。即便因此得罪诸多势力,也无人在朝堂上能与他们抗衡。

只是近来大朝会上,尉缭鲜少表态,也不再支持李斯,这种微妙变化耐人寻味。

"章邯这个名字,最初是蒙恬将军举荐的。如今连太尉也如此看重,朕倒要亲眼看看这位新任中尉军副统领有何过人之处。"

"来人!"

"臣在。"

"传中尉军副统领章邯与都尉军统领李由,即刻到章台宫外候旨!"

"遵命!"

一名内侍匆匆领命而去。

"对了,一月前朕颁布的求贤令,成效如何?"

始皇帝转而问道。

"回陛下,各地官府虽已张贴告示,但要让天下士子得知尚需时日。近日虽有士子入咸阳,却未见持求贤令而来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