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作书,以教後嗣,幼子承诏,谨慎敬戒。”谢均字正腔圆地念。
异常生僻的字音组合,孩子们跟着念,年纪小的咿咿呀呀,年纪大一些的也只能囫囵吞枣地跟读。
但谢均极有耐心,一遍又一遍,反复地教。偶尔停下来,一对一地纠正发音和咬字。
谢乔听见旁边又声音发出来,偏过头一看,发现是阿适在跟着念。她好奇地问:“阿适你也想读书?”
阿适认真地点头。
“那就过去一起学吧,你做班长。”谢乔了然,不得不说,真是个好孩子,有进取之心。放在她的原世界,高低得是个学霸。
“勉力讽诵,昼夜勿置。茍务成史,计会辩治。”
……
郎朗的读书声从谢乔的小院里传出去,孩子们的声音从一片混沌,到渐渐能听清楚他们念的到底是什麽。
孩子们欣欣向荣,朝气蓬勃,谢乔甚觉欣慰。这是她谢府君的花朵,以後就是她的官吏。
按计划完成日常的工作後,谢乔用[寿命]继续往後推时间。
弹指一挥间,到了年关了。春节作为炎黄子孙最重要的节日,来这个世界的第一年也不想就这样荒废地度过去。
她决定包饺子,全城人一起吃饺子才有年味儿。主要她想吃别的也吃不了,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说到饺子,谢乔很自然就又联想到了张仲景。
目前史学界公认饺子就是他发明的。最开始的饺子只是药,为了治疗冻伤的病人,张仲景将羊肉丶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先煮熟切碎,然後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後分给病人。吃到娇耳丶喝到汤,病人浑身开始发热,两耳变暖,从冬至吃到除夕,冻伤便就治好了。後世为了纪念张仲景,吃饺子便成了春节期间的习俗。
张仲景是谢乔发自内心钦佩的人物,她曾读过张仲景的生平。张仲景父辈曾是朝廷的高官,家境优渥。但他却从小学习医术,医病救人,後来举孝廉进入官场,一度担任长沙郡的太守。
但即使身为太守,身居高位,他依然想着为百姓治病。为了让更多的患者得到救治,他直接把诊所搬到了郡府的大堂,公开坐堂应诊,名医坐大堂就滥觞于此。
为在医术上精益求精,张仲景不辞辛劳,长途跋涉大量寻访采集民间药方,总结实验,深受一方百姓爱戴。後来呕心沥血留下《伤寒杂病论》,造福後世,不负医圣之名。
在汉末这场大乱世中,他依然能坚守本心,对“医者仁心”这四个字做了最好的诠释。
如此医之圣人,不说招入麾下为自己所用,即使拿[寿命]一直供着,谢乔都愿意。
张仲景发明饺子之前,饺子还不属于这个时代,除了谢乔,没有人会。
其实谢乔也不会,她没自己下手包过,只是看到过猪跑。但基本原理是懂的,只需要传授给刘婶他们。
包饺子也简单,总共三件事儿:擀面皮丶调馅儿和攒面皮。
谢乔弄不到韭菜丶猪肉,但她前几天领着她的西凉弓骑出城射猎,弄回来了两头野骆驼。骆驼肉小白菜馅儿虽然她没听过,也不知道味道到底如何,但就这麽地吧,过年有肉吃就不错了,没那麽挑。
食肆的後厨里,谢乔负责总指挥,将大家分成了两拨人,一拨人揉面团擀面皮,一拨人处理骆驼肉剁碎调馅儿,沙葱当辅料。
包饺子,谢乔先做了一个示范,手掌里摊开面皮,放上馅儿,再折叠,两面捏合在一起,再用双手食指拇指夹住面皮边缘,捏紧,捏出褶皱。
大家纷纷学着照做,饺子一个一个成型,放在大盘中。随着大家越捏越熟练,饺子包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快。
谢乔看着自己手里慢慢悠悠捏出来的饺子还露馅儿,这她情何以堪?好吧她果然是个厨房废材。
四口大铁锅,开水煮沸後,饺子陆陆续续往里下。城中百姓已经坐到了食肆的大堂里。因为桌椅板凳有限,大堂里一次只能坐一百六十人,需要分两次才能容纳下所有人。
很快,一盘盘热气腾腾的刚出锅的饺子端上桌子,大家初觉新奇,试探性地拿筷子夹,放进嘴里咀嚼混合着面皮丶骆驼肉丶沙葱和小白菜的馅儿,越嚼越有味,越吃越上头。
饺子趁热吃进肚子里,胃里一阵暖和,凛冬的寒气一扫而空。
包的饺子足量,管够,食肆的前堂里,大家吃得热火朝天,氛围热热闹闹。
谢乔乍一看,有点她原世界农村坝坝宴的感觉了。
她自己也端了碗饺子,靠在墙边同吃,“与民同乐”。与她往年的除夕夜相比,少了很多元素,但足够热闹。而且一想到这场团年饭是她一手策划的,就更有成就感了。
谢乔嚼着饺子,发现还真别说,味道怪好吃的,怪和好吃是分开的。
天色全暗了下来,夜空中星星点点,没有月亮。过了除夕就是新年了,往年的这个时候,她应该跟家人一起吃年夜饭看春晚了。虽然现在春晚越来越难看,但它被赋予了新的作用,充当团年的背景板。
这一轮一百六十来人吃饱後,再换另一半人。
谢乔四下看了看,好像没看到阿适的人影,刚刚也不见人。
她在城里到处找了找,走到北面的雅丹附近时,隐隐听见了阿适的声音。
稍微走近一些,谢乔看到他在地上摆着馒头,是在祭奠他的太公,他太公的尸骨就埋在那里。
谢乔不便打扰,转身想回食肆,给他留些饺子,听见身後的阿适在说话。
“太公,给你带了馒头,我现在每顿都能吃饱了。马匪不会再来骚扰我们,村子变得越来越好,我每天都有事情能做,我很开心。太公,我遇到了一个很好很好的姐姐,他像你一样关心我,照顾我……”
谢乔脚步不停,继续往回走,嘴角不经意地微微勾起。
“小鬼。”
阿适是最後来到食肆的,谢乔特意给他留了一碗饺子。
看他坐下来吃,谢乔坐到对面,随口一问:“阿适,谢先生教的《仓颉篇》你学得怎麽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