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赵匡胤容朕三思。
不?管朝堂上的人咋想,反正姜戈是爽啦!
这诸葛亮招聘的实在是太值了。
岂止是值,简直是捡到了旷世?奇珍。姜戈感?觉自己?这个县令,当得是前所未有的轻松,又前所未有的底气十足。
丞相一个人干了一群人的活不?说,还把所有的东西都安排好了。她也算是享上清福了。
民啓录发行之後?,松阳县的历史名人也是纷纷响应,杜甫丶周瑜丶诸葛亮都在上面发表过东西,就连魏忠贤也有些跃跃欲试。
这日,杜甫又在偏衙内忙着筛选下一期的稿件,案头堆满了文章。魏忠贤揣着小手手,一身香水味,溜溜达达地踱了进来,目光在那些文稿上扫来扫去,状似随意地拈起一份,眯着眼看了片刻,竟下意识地用手指虚点着某个句子,嘴唇微动。
这写?的啥啊?
还没有他写?的好,魏忠贤不?屑。
杜甫擡头恰好看见这一幕,心下诧异,不?由脱口问?道:“魏大人?您这是……也对文章感?兴趣?我记得,您先前不?是说不?认识字吗?”
话音刚落,偏衙内的空气仿佛凝滞了一瞬。
魏忠贤那拈着纸张的手指猛地一僵,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他心中暗叫一声:“哎呀!忘形了!怎地把这茬给忘了!”
一入宫门?深似海,那里面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去处,他要真是一个字不?识的白丁,怎麽可能爬到那般位置?
他魏忠贤岂止是识字,四书五经丶权谋机变早已烂熟于心,揣摩人心丶洞察秋毫的本事更是刻进了骨子里。
而且他心有多灵巧啊!
一点就通(得意jpg。)
做太监他都能做到九千岁耶!
若非如此,当年又如何?能在波谲云诡的紫禁城中搅动风云,攀至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险峰?
上次为?了躲避和杜甫的谈话才推脱是文盲,没想到是把自己?给坑害了。
电光石火间,魏忠贤已恢复了常态。
他讪讪地放下文稿,脸上堆起恰到好处的窘迫和一丝被戳破的慌乱,搓着手笑道:“哎呦喂,让杜先生见笑了!咱家……咱家这不?是看大家夥都为?了《民啓录》尽心尽力,心里着急嘛!是不?认识字,但看个热闹,摸摸这纸……嗯,这纸可真不?错,厚实!”他生硬地转移着话题,还用力摸了摸纸张,仿佛真在品鉴纸质。
杜甫看到了魏忠贤那一瞬间的慌乱,但是也没有戳穿,只?是温和一笑:“原来如此。魏大人有心了。若真想知晓内容,可随时?来找我,我读与您听。”
“那敢情?好,那敢情?好!杜先生您先忙。”魏忠贤干笑着,几乎是落荒而逃般快步走了出去。
魏忠贤的背影越走越远。
周瑜刚巧进来,看到这一幕问?到:“魏忠贤怎麽来了?”这可是一个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主。
“他来翻了翻报纸就走了。”杜甫也不?知道魏忠贤来干嘛,不?过心中隐约有几分猜测,但也不?会说。
他只?是微微叹了口气,语气恢复了一贯的温和与平静:“或许,也只?是好奇吧。”
周瑜闻言,不?再多问?。他走到案边,随手拿起一份校样扫了一眼,这报纸之力可当千军万马。
“若当年我东吴能有此物,何?须仅凭舟师之利与曹刘周旋?”他想象着,若在那风云激荡的三国时?代,建业城中也能有这般轰鸣的印刷工坊,将江东的富庶丶孙氏的仁德丶周郎的赤壁之功,乃至寻常士卒的忠勇,皆化为?日日传扬的文字,“不?必虚言矫饰,只?消将秣陵市井繁荣丶百姓安居之景象,将我主犒赏军士丶抚恤孤老的政令,如实刊印传播……便可如涓流渗入四方?。”
他仿佛看见刘备该如何?焦头烂额地应对荆州士民对江东的向往,看见曹操许都朝廷的文书如何?在漫天飞舞的江东“实事录”对比下显得苍白无力。
“那刘玄德纵有仁德之名,又能禁得住几份报纸日日解析其借荆州不?还的窘迫?曹孟德纵能挟天子以令诸侯,又岂能封锁这如海水泻地般的纸页?怕是真的要让他们在帐中抓破脑袋,徒呼奈何?了。”
周瑜的目光从?虚幻的遐想中收回,重新聚焦于手中实实在在的《民啓录》校样上,眼神变得愈发灼热而坚定。
这是利器啊。
幸好造纸工坊的事务都是由他负责的,这可是一个好活。
偷师…。啊…不对,是学习一下。
——
这些人日子松阳县有条不?紊的运行着,每个历史名人都在发挥着每个人的作用。
即便是那总是笑容满面丶穿梭于各处的魏忠贤,也无人能否认他发挥的作用。县衙内部繁杂琐碎的事务丶各类物资的调配收纳丶乃至与外界那些不?便明?言的暗中联络,都被他打理得妥帖周全,滴水不?漏。
他仿佛有一种天生的本领,总能将最混乱的线头理顺,用最意想不?到的方?式,解决那些看似棘手的难题。
也是。
姜戈偶尔想起这一点,也会失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