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坐在床边,许久都无法平复内心的激动。眼泪止不住地流,嘴角却抑制不住地上扬。这种又哭又笑的状态持续了好几分钟,她才慢慢冷静下来。
她小心翼翼地再次尝试。指尖轻触素描上的绿芽,屏息等待。
几秒后,“鸦羽”果然再次传来微弱的振动回应。
这一次,她注意到了更多细节:振动似乎有轻微的节奏差异。当她触碰绿芽不同部位时,振动的长短和强度似乎也有微妙变化。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她脑海中形成——这会不会是某种形式的沟通?
沈砚显然无法说话,甚至可能无法做出大幅度的动作。但他竟然能用这种方式,跨越不知多远的距离,回应她的触碰。
林晚的心跳再次加。她拿起床头柜上的一支笔和便签纸,深吸一口气,开始尝试“提问”。
她先用指尖轻轻点了点素描上裂痕的,然后停顿。
“鸦羽”传来一次短促的振动。
她又点了点裂痕的末端。
一次同样短促的振动。
这代表“是”或“确认”吗?还是仅仅表示他感知到了?
林晚想了想,换了一种方式。她用手指缓慢地、连续地抚摸过整道裂痕。
这一次,“鸦羽”沉默了。
她等待了更长时间,它依然没有反应。
所以,不同的触碰方式,确实能引不同的回应!短促的触碰对应短促振动,可能代表简单的确认。而连续的动作,或许因为无法解析含义,所以没有回应?
林晚感到一阵振奋,仿佛破译密码般充满了挑战和希望。她开始更系统地尝试。
她短促地触碰一下绿芽。
嗡(短振)。
她长时间按住绿芽不放。
嗡——(一次明显更长的振动)。
有效!
她想了想,决定尝试更复杂的信息。她回忆起沈砚在昏迷前,曾用摩斯密码的概念给她传递过信息。虽然她不精通,但记得几个最基础的代码。
她用指尖在素描空白处,轻轻敲击了三下,短、短、长。这是字母“s”的代码。
她屏住呼吸等待。
几秒钟后,“鸦羽”传来三次振动:短、短、长。
他理解了!并且重复了回来!
林晚激动得手指颤。她努力回忆,又敲出了短、长、短、短。这是“u”的代码?她不太确定。
“鸦羽”沉默了片刻,然后传来一次长长的振动,仿佛在说“不对”。
她有些沮丧,但立刻振作起来。能建立这样基础的沟通已经是奇迹了。
她换了一种方式。她先短促地碰了一下绿芽(代表“是”或“确认”的概念),然后再次敲出那个不确定的节奏。
这次,“鸦羽”先传来一次短振(确认),然后重复了她刚才的节奏:短、长、短、短。
所以,他是在纠正她?这个节奏是对的?或者他只是在重复?
沟通变得复杂起来。林晚意识到,在没有事先约定的情况下,想要进行复杂交流几乎不可能。而且,每一次振动,对他而言可能都意味着巨大的负担。
她不能再这样过度消耗他可能所剩无几的精力。
她改变了策略。她将手掌温柔地、整个覆盖在素描那株小小的绿芽上,停留了很长时间。
这一次,“鸦羽”没有立刻回应。
就在她担心是不是自己太贪心,或者他那边出了什么意外时,它终于振动了。
不是短促或单一的振动。而是非常非常轻微的、持续不断的、温和的嗡鸣,像是某种疲惫却温暖的叹息,持续了大约五秒钟,才渐渐平息。
林晚的眼泪又一次涌了上来。她读懂了。
这不再是简单的确认或重复。这是一种情感的传递。是安慰,是回应她的牵挂,或许也是在告诉她,他感知到了她的温暖,他还在坚持。
她将“鸦羽”和素描紧紧抱在怀里,仿佛这样就能离他更近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