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一叶书库>赤火汉末魂 > 第44章 新添的名字(第1页)

第44章 新添的名字(第1页)

流民的加入像往滚水里撒了把米,让赤火公社瞬间沸腾起来。

山洞前的空地上多了十八张新面孔,有扛着锄头的老农,有背着包袱的妇人,还有牵着孩子的婆婆,连说话的口音都杂了起来,却透着股生机勃勃的乱。

孟瑶蹲在石壁前的石头上,账本摊开在膝盖上,炭笔在纸上飞快游走。

“刘默,前私塾先生,负责教字、辅账;张铁,曾在矿上打铁,掌农具修缮;王婆婆,带三岁孙儿小石头,负责晾晒野菜……”她一边念,一边把名字一个个添进表格,原本稀疏的名单瞬间排得满满当当。

“加上咱们原有的人,现在一共o口了。”

孟瑶数完,抬头对陈烬笑了笑,眼里的光比账本上的墨迹还亮,“得新做些木牌记工分了,原来的不够用了。”

“先顾着地。”

石夯扛着锄头从土豆地回来,黝黑的肩膀上落了层薄土,“东边那片坡地得赶紧开出来,不然明年的土豆种没地方下。”

“我来!”

一个高壮的汉子立刻应声,正是流民里领头的张铁。他拍了拍胸脯,指节上还留着打铁时烫出的疤,“我在矿上抡过三年锤,这点土算啥?”

刘默也凑过来,手里捧着孟瑶给他的工分账抄本,眉头微微蹙着。

当看到“石夯:自愿分粮给伤员五斤,不计工分”“赵五:主动核减工分半分,称‘未尽全力’”等备注时,他突然抬起头,眼里满是惊叹:“这样的账,我这辈子没见过。”

“这叫‘良心账’。”

孟瑶把炭笔放进竹篓,声音轻快,“金银会花光,这账记在心里,能生根。”

刘默没再说话,只是低头摩挲着纸页,指尖划过那些朴实的字迹,突然觉得比以前在私塾里教的“之乎者也”实在多了。

周叛在角落里削木矛,听着这边的动静,嘴角撇了撇,却没像往常一样阴阳怪气。

下午张铁帮他修好了断柄的锄头,那铁打的榫头严丝合缝,比新买的还结实。

他愣了愣,从怀里掏出个烤土豆递过去:“谢了。”张铁接过来,咧开嘴笑,露出两排白牙,没说啥,却把土豆往周叛手里塞了半块回来。

最让人揪心的小石头,喝了两天土豆汤,居然缓了过来。

原本蜡黄的小脸有了点血色,能睁着乌溜溜的眼睛看人了。

王嫂连夜缝了件小棉袄,针脚歪歪扭扭,却絮得厚实;石夯每天从自己的口粮里匀出个小土豆,烤得软软的,捣碎了喂给孩子。

“这孩子叫小石头,石夯的娃,跟我家娃一个名。”王嫂抱着孩子晒太阳,手指轻轻挠着小家伙的脚心,笑得眼角堆起细纹,“以后就是公社的娃了,咱们大伙疼。”

傍晚时分,陈烬把所有人召集到石壁前。

o个人站成个不太规整的圈,新社员拘谨地往边上靠,老社员却主动往中间凑,不知不觉就混在了一起。

夕阳的金辉落在“赤火”二字上,把那两个字染得像团燃烧的火。

“从今天起,你们就是赤火公社的人了。”陈烬的声音在山谷里回荡,清亮得像山涧水,“记住这两个字——火能取暖,也能烧尽不平。咱们一起种地,一起守着这地方,谁也别想欺负咱们!”

“好!”个声音撞在一起,像滚雷碾过山坡,震得头顶的槐树叶簌簌往下掉。

张铁突然大步走到石壁前,捡起块烧黑的木炭,在“赤火”二字旁边画了个歪歪扭扭的锄头,锄刃特意画得格外锋利。

“我不会写字,”他摸着后脑勺笑,露出点腼腆,“画个锄头,证明我张铁是公社的人!”

刘默也走上前,接过木炭,略一沉吟,写下“耕读传家”四个字。

笔锋清瘦,却透着股韧劲:“我教孩子们认字,也跟大伙学种地——这才是正途。”

石夯站在人群里,摸着胸前的“均田”木牌,看着越来越热闹的石壁,突然咧开嘴笑了。

黝黑的脸上露出两排黄牙,像被阳光晒化的冰。

他仿佛看见春杏站在旁边,正对着那片新翻的土地笑,眼里的光比天上的星星还亮。

陈烬望着眼前的景象,心里像揣了个暖炉。

他知道,公社的力量从不是人数的叠加,是这些来自不同地方、带着不同伤疤的人,因为“好好活着,不分高低”这一个信念,把根扎在了一起。

夜风吹过,带来远处村落的狗吠,隐约还有马蹄声。

陈烬眯起眼,望了望山口的方向

——名声传出去了,麻烦或许不远了。

但他不怕。

低头看看脚边新翻的土地,看看石壁上跳动的“赤火”,再看看身后双攥着农具的手,突然觉得这乱世也没什么可怕的。

有这些,就够了。

喜欢赤火汉末魂请大家收藏:dududu赤火汉末魂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