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一叶书库>赤火汉末魂 > 第436章 裂变与抉择(第1页)

第436章 裂变与抉择(第1页)

理论的种子一旦落入适宜的土壤,裂变便无可阻挡。

再一次的“求道会”聚,地点依旧,氛围却已天翻地覆。

往日那种混乱、狂躁、充满表演欲的气息,被一种前所未有的凝重与尖锐所取代。

当几个“泛左”纨绔子弟再次跳出来,高谈阔论着要“彻底砸烂一切旧文化”,甚至有人提议去捣毁城隍庙时,回应他们的不再是盲目的附和或沉默的观望。

王弼站了起来。

这个昔日因迷茫而沉默的寒门才子,此刻眼神清亮,脊梁挺得笔直。

他没有怒吼,声音甚至比平时更低沉几分,却带着一种研读经典般的笃定:

“砸?敢问诸位,砸完了之后,我们用什么来填充百姓的精神?用诸位酒后的狂言吗?”

他目光扫过那几个脸色涨红的纨绔,“赤火公社的典籍说得明白,我们要打破的是枷锁,是剥削的制度,而非承载着先民智慧与血汗的文化本身!不分青红皂白地毁灭,与暴徒何异?这绝非真正的‘左派’,这是虚无,是自取灭亡!”

一席话,如同冷水泼入滚油,瞬间炸开。

改良派的士子们如梦初醒,他们曾寄望于曹操的“仁政”,此刻却在王弼引述的赤火理论中,看清了曹操政权维护旧秩序的阶级本质。

一位曾竭力主张“劝导君王”的年轻士人面色苍白,喃喃道:“原来……自上而下的改良,不过是与虎谋皮……真正的出路,或许真的在于……彻底的变革。”

而那些稍具潜力的激进派,没有像他们的同伴一样跳脚反驳,反而陷入了沉思。

极端的口号固然痛快,但王弼口中那个“打破枷锁而非毁灭文明”、“建立新秩序而非陷入混乱”的图景,显然更具说服力和可行性。

幼稚的狂热被理性的锋芒刺破,迅萎缩、淘汰。

右派们则面色铁青,看着会场内愈明显的“赤色”倾向,彻底死了最后一丝“匡正”的念头。他们拂袖而去,彻底与这个已经“变质”的圈子割裂。

会场内,留下的是一片经过淬炼的、相对纯净的空间。目光交汇处,是心照不宣的认同与坚定。

数日后,夜色深沉。

邺城西区一间废弃的库房内,仅有一盏小小的油灯散着微弱而坚定的光芒。

十几道身影围聚在一起,有布衣寒士,也有刻意换上朴素衣衫的贵族青年。

王弼站在中央,夏侯琳立于其身侧。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宣言——阶级的壁垒,并非不可跨越。

“诸位同志,”王弼的声音在寂静中格外清晰,“经过大浪淘沙,我们终于看清了方向。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从今日起,‘求道会’已成为过去。我们在此立誓,成立‘星火社’!”

没有喧嚣,只有十几双眼睛里燃烧着的、同样炽热的火焰。

“我们的宗旨,”夏侯琳接口道,她的声音还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但眼神却无比坚定,“是深入学习赤火公社理念,秘密宣传,展志同道合之士,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为在北国大地实现真正的‘大同’而奋斗!”

他们制定了简单的纪律:秘密活动,单线联系,严格考察新成员。

他们分工明确:王弼负责理论研习与宣讲,夏侯琳利用身份之便,负责信息传递与掩护,其他人则分别负责在士林、工坊、乃至底层军士中谨慎地物色和展成员。

油灯如豆,却仿佛能驱散整个邺城的黑暗。

“星火社……”王弼低声重复着这个名字,目光扫过每一张年轻而坚毅的面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曹操与程昱以为他们能操控舆论,湮灭火种。但他们忘了,真正的火种,是压不灭,也污染不了的。它只会在沉默中积蓄力量,直到燎原之日!”

裂变已然完成,抉择不容回头。

旧的“求道会”在闹剧中瓦解,而新的、真正信仰赤火公社理念的地下组织“星火社”,如同潜藏于地底的岩浆,在邺城这座看似坚不可摧的堡垒深处,悄然成型,开始它漫长而危险的燃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