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一叶书库>[三国同人] 奉先别浪!军师我带不动啊 > 第47章(第2页)

第47章(第2页)

书房内,气氛压抑。

高顺与张辽一言不地站在那里,看着主位上来回踱步的吕布。他们二人是整个并州军中吕布最为倚重的左膀右臂。一个沉稳如山,一个锐利如刀。

“季桓回来了。”吕布停下脚步,开门见山,“他带回来了与刘备的盟约。”

张辽的瞳孔猛地一缩,而高顺依旧面无表情,只是垂在身侧的手不自觉地握紧了。

吕布将季桓的话用最简练的语言复述了一遍。“……便是如此。”他说完,目光如电,扫过二人的脸,“此事,关乎我等所有人的生死。稍后我会召集议事。在此之前,我需要知道你们二人的想法。”

张辽上前一步,抱拳道:“主公,与刘备言和,末将心中……实难接受。但若此举真能为我军换来生机,辽,愿为主公前驱,万死不辞!”他的话,代表了并州将领典型的态度:情感上抗拒,但理智上服从。

高顺则缓缓抬起头,他的声音,像是从盔甲的缝隙中挤出,带着金属的质感:“顺,只问一句。此事,可是主公与先生,共同定下的决断?”

“是。”吕布答得斩钉截铁。

高顺不再多言,对着吕布,深深一揖。

“末将,遵命。”

“好。”吕布点了点头,“稍后议事,季桓会将一切公之于众。”

半个时辰后,州牧府大堂。

当季桓在吕布的亲自搀扶下走进大堂时,他敏锐地察觉到气氛有些不同寻常。高顺与张辽如同两尊门神,沉默地站在武将队列的最前方,他们的脸上带着一种压抑的凝重。

而魏续、宋宪等人则依旧躁动不安,交头接耳。另一侧的陈珪只是不动声色地观察着这一切。

季桓挣脱了吕布的搀扶,独自一人,走到了大堂中央。

“诸位,”他环视四周,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了每个人的耳中,“桓此行许都,已与曹司空、刘豫州定下盟约,罢兵言和,共抗袁术。此举虽为权宜,却是为国除贼,亦为我等求存之道。”

他将那份由曹操亲笔用印、并有刘备画押的帛书高高举起。“这,便是盟约!”

“先生!”魏续如同一只被点燃了尾巴的野猫,第一个跳了出来,“那大耳刘备,与我等有血海深仇!如今先生一纸盟约,便要我等与仇敌握手言和,将士们的血难道就白流了吗?”

“是啊!”宋宪紧随其后,满脸涨红,“我等宁可战死沙场,也绝不与那反复无常的小人为伍!”

他们的鼓噪如同一撮被投入湿柴的火星,挣扎着闪烁了几下,便被更浓重的沉默所吞没。因为所有人都看到,高顺与张辽,这两位军中的灵魂人物,自始至终都如同雕塑般未一言。

这无声的沉默,本身就是一种最强硬的表态。

陈珪抚须出列,他那双看似浑浊的老眼在吕布、高顺和张辽的脸上掠过,心中已然明了七八分。这并非一次商议,而是通告。

“季先生此行,劳苦功高。只是,”他依旧说着滴水不漏的场面话,“此事关乎徐州安危,引狼入室,恐非良策,还需从长计议……”

“从长计议?”季桓猛地打断了他,笑声冰冷,“陈公之言,恕桓不能茍同。所谓计议,不过是堂上空谈,坐而论道,坐视袁术兵临城下,坐看曹操整兵经武。当此之时,我等所耗费的每一息光阴,皆是以将士之血肉为代价!”他向前一步,目光陡然变得凌厉如刀,直刺陈珪。“陈公言‘从长’,然则我军粮秣仅供支取数月,外无盟友,内有离心。桓敢问陈公,徐州之命,已如风中残烛,尚能再经几度长夜?”

陈珪被他这番话呛得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张了张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季桓不再理他,转身面向那些情绪激动的并州将领。

“诸位袍泽之怨,与战死将士之血,桓,未敢一日或忘。”他的声音沉了下来,带着一种金石般的重量,“然,今日之盟,非为奉迎刘备,亦非为忘却旧恨,实乃断臂求生之举。”

“今我军之境,有二患。与刘备者,不过是癣疥之疾,尚可搔抓忍耐;然袁术僭逆,已成心腹大患,若不先除,则有性命之忧。两害相权,何者为重,诸位皆是百战之将,心中自有明断。”

“若今日为泄私愤而拒此盟约,待袁术席卷淮南,引兵北向,届时我等四面楚歌,便是俎上鱼肉,悔之晚矣。”“此路非为坦途,却是我等在绝境之中的唯一生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