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地里,不可能平地起烤炉。那太费功夫,好在她们还有铁铸锅,临时充当下烤箱不再话下。
冯潇在营地中间空地平坦处划拉了一块空地,让闲着的索拉尔和狗子给刨了一个二十厘米左右,周围再累上石头,成了一个简易的火塘。
林子里寻干柴容易得很,火一起来不一会儿就有了红炭,扒拉开一个小窝,装着发好面团的铁铸锅塞进去盖上盖子,再用火炭将期整个埋住,不愁温度不够。
火塘上方架了架子,吊了一口煮锅在熬鱼汤。火塘四周还用树枝穿了鱼,斜插在地上烤着。
今天也是整个营地都被香味围堵的一天。
新来的索拉尔还不适应这样的方式,简直大开眼界。用带了点口音的普通话叹道:“咱们这个露营节目都如此……‘野生’吗?”
而且整个过程不少都是他亲自参与的,搁以前他也不信自己还能干这些活儿。
比如现在,在陈德嘉的带领下,他已经学会了如何无中生火……
其他围在火塘边取暖的嘉宾都对其投以过来人看菜鸟的眼神,这才哪儿到哪儿啊,跟着潇潇,永远有惊喜。要是一直保持吃惊,那岂不也太累了?
不过,那火塘边的烤鱼真的好诱人,让人蠢蠢欲动。倒不是控制不住想吃,就是想拿起来烤。
烧烤,烧烤,怎么可以让它自己烤呢?!必须是要人来拿着杆子呀!
你问为什么?因为这样才有野营的参与感,好玩呀!
然而第一个控制不住去拿杆子的人——某只好奇心巨重、且行动力超强的狗子,拿起杆子不到两分钟,鱼肉在火焰上方被烟燎到,表面形成一层黑灰色薄膜且伴随着烟臭味道——被冯潇发现后,提着菜刀凝视了十秒钟。
虽然啥也没说,啥也没做,但就是围观都觉得好可怕,死亡凝视。
没见现在陈德嘉都缩在一边老老实实记着时间给鱼翻面,再也没有胡玩嘛?!
唉,忍忍罢!
作者有话说:
明天同样18点更新
狗子的礼物
◎狗子送她的东西总是奇奇怪怪。◎
这顿饭吃得很是粗野。
到时间后扒拉开火炭将铁铸锅起开,发面团在烤制过程中膨胀,把锅子塞得严严实实。因为事先刷了油,倒是不难取出来。倒扣在揉面板上,非常正宗的一个圆柱体,高温下散发着谷物混合着奶香。
待稍凉了些,冯潇用刀切成一片片的分给围在篝火旁的众人。他们一人端了一只铝制饭盒,饭盒里要么是烤鱼,要么是刚熬出来的洁白鱼汤。
大家也没有找个桌子,就在篝火旁这么呼呼啦啦地吃。真的,不管经过了多少次,每一次都会觉得这种围炉而坐的感觉特别有意思,吃起饭来都比在桌上吃要香。
待鱼汤吃得差不多,锅里堆了些水,沸开后倒入已经提前焯过水的柳蒿芽和蕨菜芽,也算是别开生面的一顿火锅。
柳蒿焯水后没什么怪味,但多少带了些山野的清苦,只是远没有茼蒿的味道大,大家都接受良好。尤其是用清甜微腥的鱼汤煮出来,相得益彰,各自的短板都被综合,呈现出更适口的圆融味道。
柳蒿嫩得很,很受欢迎。尤其是朱彤,一个人就吃了一整盒。还说:“要是减脂餐都是这种档次,我也不是不能天天吃。”又扒着冯潇,“潇潇,你得教我怎么做,回去以后没有这柳蒿,茼蒿总有的,做出来应该也差不离。”
商羽嗤她:“你想得美,离了山可就吃不到这种味道。那些人工养殖的鱼,大棚里种的菜,你想想……现在能多吃一口就多吃一口罢。”
朱彤想想也是,遂作罢。
这次的营地与以往不同,并不靠近公路。嘉宾们还好,吃饭可以自给自足。节目组的人就惨了,要么抽空分批步行到公路边运送食物的车旁吃盒饭,要不啃干粮。只有如导演这样少数几人,有人给把盒饭人肉背上来。
整个节目组就看着一群嘉宾围着火塘吃得热热闹闹,嗯,不羡慕(吞口水……)。
冯潇一共烤了三锅列巴,分给了杰娜家一个,留两个当后续几天的早餐。
天黑后,山上冷得很,帐篷里也并不会比外面好多少,嘉宾们大家宁愿围着火塘取暖聊天。
忙碌一天的柳山也有时间坐下来休息,聊一聊鄂温克人与火的那些事。
鄂温克人是信奉火神的。以前在没有火柴之类的点火装备的时候,鄂温克的先民会在驯鹿群里选出一头最为强壮的头鹿。负责在部族搬迁的时候专门驮被小心包起来的火种,那是在山里赖以生存在东西。否则他们就只能在寒冷的冬天吃生肉喝冰冻的雪水。
他们相信火神就住在火里,所以他们绝不会在火堆旁吐痰、撒尿(?)或者往火堆里仍垃圾和吃肉剩下的骨头。
每年冬天他们都会祭祀火神。各个部族的祭祀仪式各有不同,如果没有萨满的部族,也会直接朝火里送准备好的供奉。
柳山说起来的时候,不无感叹:“现在什么都讲科学,不准我们拥有萨满,没有神祇,神早已离我们远去,不会再庇佑大山里的儿女。”
大家都挺庆幸光鲜的生活过久了至少有一个习惯还不错,那就是用餐礼仪。即使是在荒野里一手饭盒一手列巴片的吃饭,也没有毫无顾忌地把鱼骨头吐到火塘里犯鄂温克人的忌讳,而是装在饭盒盖子上。
围火夜聊的最后,柳山教大家怎么灭火和种火。
“鄂温克人世世代代生活在大山里与火为伍,从没有一起森林火灾是由我们的族人用火不当引起的。森林是鄂温克人的家,没有人会粗心大意伤害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