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一份被揉成一团的举报信,出现在了宋濂的面前。
看着信中关于李飞的指控,以及证人的证词、证言。
宋濂脸上的怒色,越来越重。
从举报信上的内容来看,程竹不仅已经完成了任务,还找到了愿意出面作证的证人。
这种效率,堪称恐怖。
看到这份举报信,更加坚定了宋濂将程竹救出来的决心。
可同样的一份举报信,却让陈霆山在宋濂心中的地位,降到了最低。
“我记得平城的常务副市长郎小刚,之前是省府办的?”
“是!他之前是办公厅……”
“叫他来见我!”
宋濂想要知道的,并不是郎小刚之前的职务,他想要确定的是郎小刚是不是他们省政府出来的人。
不要小看这些曾经共同的标签,在体制内,相同的符号,会更快拉近彼此的距离。
也会让对方更加认同自己,并站在自己身边。
领导,也是人,也有人情世故。
很快,郎小刚便出现在了宋濂面前。
见到宋濂的那一刻,郎小刚的脸上还挂着懵逼的表情。
“宋省,您找我?”
“小刚同志,不要紧张嘛!你可是我们省府办出去的兵,咱们是一家人,见到家人要轻松一些。”
郎小刚立即点点头:“好,好,一家人好啊!”
郎小刚虽然嘴上这么说,可坐下来的屁股,只有一小半在沙发上。
这种坐姿,虽然丢人,可也间接表明了自己谦卑的态度。
很多领导在第一次见下属的时候,很吃下属这种恭谦忍让的行为。
可宋濂,不是那样的领导。
“小刚同志,你在工作中,也是这唯唯诺诺的性格?”
郎小刚一听,就知道自己的行为,引起了宋省长的反感,立即找补道:“宋省,我年纪大了,性格也确实有点软,但我在工作上不含糊。领导交待下来的任务,我都是超额完成!”
“我的紧张,主要是因为您的气场太强了,我……一时间还没办法适应。”
“等过段时间就好了!”
宋濂点点头,经过最初的寒暄后,他立即直奔主题:“陈霆山在平城的工作,做的怎么样啊?”
陈霆山?
不是霆山同志?
陈霆山得罪宋省长了?
郎小刚何等的精明,立即发现了问题,随即说道:“宋省,陈市长在工作中一直兢兢业业,是我学习的榜样。”
“只是……”
在说“只是”的时候,郎小刚特意看了一眼宋濂的情绪,发现宋濂的双眸开了一些,明显是更感兴趣后,立即说道:“只是他在工作中常有自己的主意和想法,我们有时跟不上他的节奏!”
“不过,我会努力的,我能跟上陈市长的步伐!”
郎小刚最后这句,表面上是在为自己找补。
其实,他是在说陈霆山做事的跨度太大,自己的想法太多,很多人都跟不上。
政府的很多工作,都与民生和经济挂钩。
有自己的想法,不是坏事。
可跨度太大,很多人都适应不了,就是坏事了。
宋濂看了一眼郎小刚,默默的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