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一叶书库>历史直播:虞美人今天还在扎心+番外 > 第113章(第1页)

第113章(第1页)

他可是听说,他们这个陛下没少出海。

以前不知道要干啥子用,只觉得浪费钱。

现在,陛下快冲,陛下真有先见之明,陛下一定不会放过这个大好机会。

他们的玉米,近在眼前。

这不赶紧先研究明白了,这高产作物怎么种植。

到时候理论知识满分后,他们直接实现,嘿嘿嘿,想想就快乐。

秦朝。

嬴政挥挥手,让人先记着。

心里却觉得无比扎心。

这玉米他是完全看得见摸不着。

听着只觉得难受极了。

但还是先记着吧,万一哪天他们就有玉米了呢。

做人,还是要留些念想的。

……

[言归正传,抵达海南后,李登海就立即投入到玉米育种工作中。

日复一日地忙碌在田埂间,从种植、除草、施肥、喷药,到发芽、长叶、结穗,每个环节他都严格把关,从不缺席。

终于艰辛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在1979年,李登海培育的玉米品种“掖单2号”,亩产量首次突破了700公斤,再次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你看,是农人又怎么了呢,被世人看是痴人说梦又如何呢。

他终究是做到,让中国玉米从100多公斤,到700公斤的进步。

我想,若是我的话,这些成绩就足以让我沾沾自喜,从此鼻孔朝天,变身螃蟹,走路都要横着走,才能表现出我无与伦比的智慧。]

维护粮食主权

虞美人这话可以说是相当有画面感了,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很轻易带入虞美人的个人形象。

想想吧,天幕上虞姑娘鼻孔朝天,横着走的模样。

对不起,怎么这么有趣。

住在海边的人更是觉得画面感清晰。

想想螃蟹走的样子,别说,确实挺横。

……

[1979年春季,李登海将在三亚市育种基地南繁选育的“掖单2号”“掖单3号”,7公斤多种子带回山东掖县试种。

那时,称出来的亩产分别为7769公斤和7749公斤。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紧凑型高产玉米杂交种,第一次突破了平展型玉米杂交种在夏玉米区的高产能力不到700公斤的高限。

在我国整个玉米栽培界引起极大轰动。

大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最起码,在我们这个时代,意味着,在此后的时间,我国将紧凑型杂交玉米高产品种,确定为提高杂交玉米高产能力的有效途径和主要发展方向。

说简单点,就是杂交玉米这一方面,从此以紧凑型为主。

这是多大的成就啊。

但李登海却说,“我们虽然打破了我国玉米亩产量最高纪录,但这还是远远不够,我们必须超过国,向世界证明我们中国人的实力!”

显然,他并不满足700公斤的亩产,他还要再往前冲。]

秦朝。

嬴政闻言,眼睛亮了亮。

他欣赏这样的人。

不骄不躁,目标清晰,有野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