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说,优秀的人,到哪里都优秀。
但李振声的理想终究不在牧草这一块,25岁的李振声放弃了中科院的高薪待遇,被调到了陕西杨凌。
转机也很快出现。
1956年,中国农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危机,小麦条锈病大肆蔓延,大大降低了粮食产量。
那时候,条锈病严重到什么程度。
当山东遭遇“条锈病”危机时,尽管当地的科研人员已经做了很大的努力,国家也努力救援,但蔓延的规模已经达到了失控的程度。
当时良种研究的速度,根本赶不上病毒变异的速度。
但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很快,李振声就盯上了地上的杂草,觉得大有可为。]
小偃6号
各朝代百姓:???
他们怎么就有点看不懂了呢。
不是在说小麦生病的问题吗。
这种病确实他们这些种小麦的也挺头疼,挺绝望的。
但是,但是……
这跟杂草又有什么关系。
明朝。
鼓励自家陛下快去寻玉米的村长挠了挠头。
地中海的脑袋上尽是问号。
“天幕,这是认真的……”
他实在是无法想象,杂草还能跟小麦有联系的。
“大概…是吧。”村民也有点不确定了。
突然觉得,后世种的地,也许跟他们种的不太一样。
……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李振声又为何关注地上杂草呢。
原来,他是注意到小麦因为“条锈病”枯败,他身边的杂草却能依然葱绿。
他突然有了个十分大胆的想法,若是小麦和杂草杂交,小麦是不是也可以像杂草一样坚韧呢。]
……
“靠。”刘彻闻言,整个人直接从躺椅上蹦起来了。
几乎难以置信自己听见了什么。
后世农学家也太疯狂了。
这种想法是能实现的吗。
不,这种想法是人能有的吗?
赵过却抬眸,目光灼灼盯着天幕。
心中十分认可李振声的大胆。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这种事情哪是什么不敢想的。
而观天幕态度,合理猜测,是成功了。
……
[先给大家报个喜讯,李振声的想法虽然大胆,但成功了。
小麦患“条锈病”的问题,从李振声院士研发成功那一刻开始,就已经成为历史。
他又是如何成功的呢,我们细细道来。]
一听成功了,别管是哪个朝代,直接沸腾起来。
天幕能不能别磨蹭,赶紧讲了,快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