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一叶书库>历史直播:虞美人今天还在扎心+番外 > 第117章(第2页)

第117章(第2页)

索性,皇天不负有心人,李振声的辛苦终于有了回报。

1979年,“小偃6号”成功问世。

李振声团队在经过无数漫长的研究,以及无数次的失败之后,终于成功地将偃麦草的抗病和抗逆基因转移到小麦中。

“小偃6号”拥有的抗病性,让它能够优于同期所有小麦,不再惧怕“条锈病”的存在。]

“耶!!!”随着李振声的脚步,百姓也像是走过了那艰辛的岁月,马上不能研究的窘迫,被人奚落的愤怒,看见了胜利的希望。

这期天幕听下来,他们也总算明白,为什么后世的亩产能那么高了。

他们太努力了。

最重要,做这样研究的人还不少。

又聪明,还有学识,那么厉害,居然不去当士人,而是帮助他们这些农民增产粮食,这也太伟大了吧。

……

[然而,这只是胜利的,从此,属于李院士的杂交小麦终于扬帆起航,驶向他该有的荣耀。

最难的坎已经过去,李振声却没有因此自满,他仍然走在研究小麦的前路。

面对突如其来的荣誉,李振声说:“我们今天能吃到发面馒头和面包,应该谢谢大自然,也应该谢谢为小麦提供优良基因的小草。”

可事实上,“小偃6号”研发成功后,在陕西首先进行实验。

结局是喜人的,它以超高的产量打败了其他竞争对手。

不久后,“小偃6号”被陕西农业部门列为主要种植品种,新的杂交小麦开始小范围推广。

这还不是终点,后续小偃4号、5号、81号等,小偃系列小麦新品种横空出世。

这意味着,小麦的抗病性大大增强,条锈病的问题也迎刃而解,粮食产量更是被大幅度提高。]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虞美人说着,也有些激动。

虽然对于这些,她之前就有一些了解。

但还是好激动,怎么办。

果然,追星还是要追这些科学家。

不仅能学到优秀的品质,还能顺带看一篇爽文剧本。

太快乐了!

[终于,在1980年,抗病新品小偃系列开始推广,种植15亿亩,相较于之前的,整整增产了60亿公斤。

与此同时,小偃系列的其他良种也培育成功,累计70个,种植面积多达3亿,增产75亿公斤。

不仅抗病,还高产,他31年的努力研究,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他也因为这项研究名声鹊起,声名远扬。

那个时候,在农民间,更是流传着一句话,“要吃面,种小偃。”

因为“小偃系列”的研发,他成了无与伦比的焦点。

但李振声仍保持谦逊的态度,即使杂交小麦的研究已经走上正轨,有人劝他说,“不必要这么辛苦。”

但他说,“真正为我打分的,是农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