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的好听,自己那些来历诡异的诗集,得罪崔家、朝阳公主、五皇子的经历,那是一个字没提。
好似全然不存在一般。
收下李少凡,会吸引不少太子党的目光和仇恨。
但,有他告发太子刺杀自己一事,越青君本也和太子不死不休了,多一个李少凡也不会如何。
既然李少凡都不介意暴露是自己通风报信,越青君当然也不介意报答一下“恩人”。
“李郎君自谦了,数月前的赏诗宴上宾客如云,皆是喜爱你诗集之人,有此才能,如何能算落魄书生。”
越青君先夸了一句,只是李少凡嘴角笑得很是勉强,从前他还在天香楼挥毫泼墨,如今他却比任何人都不愿意提及那本诗集的来历。
“李郎君于我有恩,无论如何,我也不能不回报一二,只是如今时机不好,若是我明着将李郎留在身边,岂不是向众人明示,就是你向我通风报信?届时李郎只怕有性命之忧。”越青君凝眉,做出一副为他忧心的模样。
李少凡还真没想到这一点,名正言顺脱离了公主府,他就迫不及待来找越青君,如今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
想到朝阳公主,又想到崔行俭,李少凡心中一紧,一时竟有些畏惧后悔。
“那……那……”
要他放弃六皇子,又实在舍不得。
越青君好心给他提了个建议,“我府上虽不好留你,但我名下有工坊,工坊目前正在招人,李郎若是能自己寻去,我便能让人给你安排一个管事的身份,如此,倒也不算因报恩才收留你。”
李少凡听着觉得可行,当即询问:“不知殿下的工坊在哪里?是做什么的?”
越青君淡淡一笑,目光一错不错看着他,“京城的火树银花不知李郎是否耳闻?”
李少凡瞳孔一缩。
待到人离开,宁悬明方才从屏风后出来,并不作声。
“悬明可是不喜我接受这等人?”越青君看他,“若是悬明不喜,我便让人与他说,还是用银两还了恩情。”
宁悬明摇头,“他虽不好,但也确实于你有恩,所求并不过分,应允也是应当。”
越青君一笑:“是了,悬明若是眼里容不得沙子,又怎会在京城留到至今。”
宁悬明稍稍挑眉,“我发觉你似乎很喜欢打趣我?”
越青君忍笑轻咳,“悬明不也一样?”
“你我本就志趣相投,性情相合,你有我有,我有你有,实在不必只说我。”
宁悬明默了默,一时竟无法反驳。
二人四目相对,纷纷弯了唇角。
宁悬明起身行至越青君身边,认真正了正他头上的玉冠。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
“殿下要好好保重自己,只愿殿下心智坚定,无论是权势名利,亦或是奸佞小人,皆不可动其心志。”
这大约是宁悬明作为臣子最真心,也最重要的祝福了。
越青君牵住他的手,亦十分认真回道:“必如悬明一般,心如磐石,不可转移。”
一心一意完成本书,改写结局,如何能不算意志坚定呢?
他可没说过自己的目标是做个好皇帝啊。
*
朝阳公主一事,让朝臣们敏锐嗅到了气息。
太子气数已尽。
五皇子党摩拳擦掌,磨刀霍霍向将太子党斩于马下,可太子党也不愿意坐以待毙,他们集结势力,想用正统压一压章和帝。
于是,成国公又进宫了。
作为开国勋贵,在一众不成气候的废物的对比下,成国公府一向低调,家中仍有子侄在军中担任要职,如今这一位成国公辈分足足大上章和帝两辈,他和宗正凑在一起,是连章和帝都不得不妥协的地步。
虽然只能用一次,但也足以让太子度过此次危机。
然而他们运气实在不好。
章和帝刚刚接见他们,话题还没开始深入,就有禁军前来禀报。
章和帝听到消息,脸上强忍着的不耐烦当即转变,松了口气,“许是要事,不便耽误,国公和宗正暂且稍坐片刻。”
说罢,他便让禁军进来,此时脸上甚至没忍住带上了笑意。
然而在听完禁军的禀报后,他脸上的笑意十分可笑地僵住了。
“你、你说什么……?”
禁军副统领也十分不想来做这个禀报的人,然而他们统领还在受罚,底下小将又不够格,只能由他顶上。
于是,他硬着头皮说了第二遍:“先前陛下让末将去查太子殿下偷偷出宫去做什么,末将几番查访,发现太子殿下在宫外有处隐蔽的宅子,院子里藏着一个外室,而这外室容貌,竟然……竟然与已故的柳贵妃极为相似……”
章和帝脸色涨红,却仍是咬牙问道:“极为相似?究竟有多相似?”
禁军副统领犹豫了一下,“几、几乎……一模一样……”
说着,他狠狠低下头去,不敢见天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