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每日都有官员被贬或被收入大牢,也每日都有官员晋升,原本斗得你死我活的秦王和晋王党,在这样快速的更叠下所剩无几。
&esp;&esp;收押入狱的官员,尤其是三品大员数量不少,以前建立的高效消息传递,也在这一波晴天霹雳的审查中受损。
&esp;&esp;消息进出长信宫的速度和效率大打折扣,即使这样,官员们也知道国都城发生了大事,东西市的“飞记米粮铺”大卖特卖好米,让全城八家米粮铺上午分文未收。
&esp;&esp;凡是参与到哄抬米价、囤积米粮中的官员们都战战兢兢。
&esp;&esp;而负责彻查“官粮掺沙”的官员都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吃完去办手里的事情。
&esp;&esp;宫门外,官员的马夫管事等等始终候着,与往日不同,到现在什么消息都没从长信宫传出来。
&esp;&esp;内侍官却来传令让他们回去,每日早晨来送换洗衣物即可。
&esp;&esp;这下,国都城与长信宫的消息传播途径,彻底被切断了。
&esp;&esp;
&esp;&esp;按大郸上朝的规距,官员的亲信或随从会守着自家马车,候在宫门外。
&esp;&esp;“今晚不回去,都散了吧。”这句话对某些官员的亲信来说,堪比晴天霹雳。
&esp;&esp;“飞记米粮铺”开业大卖的消息一传开,国都城八大米铺的掌柜们肯定坐不住,必定明里暗地来打探消息,要自家主君拿主意。
&esp;&esp;想来,自家主君也是心急如焚,可偏偏被困在长信宫里。
&esp;&esp;若是以前,宫墙再高再长都挡不住消息传递,可是现在……不论是宫门看守,还是巡逻禁军,全都换了好几轮。
&esp;&esp;偏偏“人心难测”,就算宫墙内有消息要传出来,别说一时半会儿,就算再过几日都找不着能托付消息的人。
&esp;&esp;“飞来米粮铺”的影响实在太大,如果每日都如此卖米,国都城的八大米铺只有死路!
&esp;&esp;部分官员的亲信们牵着马车边走边回头,前几日是官员及家眷不得离开国都城,今日怎么就忽然变成官员不能离开长信宫了?
&esp;&esp;这可如何是好?
&esp;&esp;亲信们安慰自己,好歹府中还有主君的幕僚,他们一定与主君有许多谋划,可以应对这瞬息万变的局势。
&esp;&esp;万万没想到,等他们匆匆回府,幕僚们却不见踪影,这还了得?必须尽快告知主君,可现在消息也传不进长信宫,真是急死个人!
&esp;&esp;而国都城八大家米铺的掌柜们像热锅上的蚁群,急得团团转却无济于事,一日吃了三次闭门羹,连人都没见着,更别提有什么应对的良策。
&esp;&esp;无奈之下,平日互看不顺眼的掌柜们,难得在傍晚时分围坐在樊楼,偏偏各怀心思,又怕自家吃亏,说来谈去都没能有结果或对策,又各自散去。
&esp;&esp;大不了明日一早开市,把米价放低一半,后天再降一半……看“飞记米粮铺”能撑多久?!
&esp;&esp;走着瞧!
&esp;&esp;……
&esp;&esp;国都城的紧张局势,邵院长、金老和魏璋也非常关心,原因特别简单,十三皇子赵鸿,哦不,现在是齐王殿下,也是将来大郸的国君,正处于权利风暴的中心。
&esp;&esp;比起秦王晋王,齐王是大家心中最合适的人选。
&esp;&esp;所以,得空的时候,他们三人也会讨论一下,三人中又以魏璋了解得最清楚。
&esp;&esp;目前魏璋的推测如下:
&esp;&esp;秦王和晋王两党编织了强大的关系网,“燎祭物品清点行动”,清理掉礼部、户部和兵部相当数量的官员们,虽然两张网都被严重破坏,但重臣还在。
&esp;&esp;以他们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替补上去的官员,很快就能把关系网重新修补起来。
&esp;&esp;但是,“米粮掺沙案”和“哄抬米价”会罢黜关系网上的大量官员,牵连的皇室成员一并被罚,这时吏部选出的替补官员显得尤为重要,“半截孤臣”戚修明是最合适的吏部尚书人选。
&esp;&esp;戚修明会把近年来倍受打压、心系大郸的底层官员选拔起来,还会把埋没多年的状元、进士和解元们都用起来。
&esp;&esp;假以时日,以齐王为中心,大长公主、魏国公和郑国公三位皇室大长辈的坐镇,再加上戚修明、晏敦和梅敬竹的全力相助,国都城甚至于整个大郸的局势才能转危为安。
&esp;&esp;邵院长不禁纳闷,魏璋每天急诊门诊和移动医院到处跑,不是忙着翻译,就是被金老抓着整理教材,有时还和王强一起出诊出任务,除了医护人员,最忙的就是魏璋。
&esp;&esp;他哪来时间和渠道来了解这些?
&esp;&esp;但邵院长也不好意思直接问,就忍不住看向金老,发现他脸上的笑意有些明显,那骄傲又欣慰的眼神,简直了。
&esp;&esp;事实是,金老和魏璋在样貌上一点都不像,但言行举止却又有三分相似。chapte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