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一叶书库>我们医院又穿了番外 > 第171章(第1页)

第171章(第1页)

&esp;&esp;据医护们的观察,滑州城连续大雨和抗洪,随行的捧日军也好,共同守城的百姓也好,身上的外伤都不少,现在天气炎热不及时处理伤口,后果会很严重。

&esp;&esp;孟太医的眼睛忽然就亮了,刚好带学生们动手,毕竟实践积累是成长最快的路径。

&esp;&esp;未来几天的安排结束,医护们放心地回房休息,明天只会更加忙碌。

&esp;&esp;……

&esp;&esp;景佑元年四月初八这天对滑州城百姓而言,宛如话本子里的天降神明拯救苍生。

&esp;&esp;先是飞来医馆的大铁马一辆又一辆,停在城西门外,走出一身白衣的飞来医馆医仙们,他们分头去了城南悲田坊,城西伤寒病区和府衙大校场。

&esp;&esp;百姓们知道这三个地方有什么人,这些人是自己的父亲、母亲、妻子和孩子,这些日子的担惊受怕,惴惴不安,到傍晚时分都成为过去。

&esp;&esp;飞来医馆的医仙们,用堪称鬼神之技的医术,和前所未见的法器。

&esp;&esp;只是一个下午的时间,先是悲田坊传出二十位“母子女平安”的好消息,震惊了整个滑州城的百姓。

&esp;&esp;以往是一脚踩进鬼门关的临盆,怎么能如此顺利和平安?

&esp;&esp;紧接着,在城西负责清扫的杂役又传出消息,伤寒病区的病患们都用了飞来医馆特有的药物,便血的人少多了,高热的也在退了,虽然很多人浑身疹子但精神变好了。

&esp;&esp;最后是府衙大校场外,频繁的咳嗽声少了许多。

&esp;&esp;一时间,百姓们提到嗓子眼的心默默落回胸膛,这还只是第一天,还有明天和后天,虽然此前根本不敢这么想,连梦都不敢做,可眼下怎么就成真了?

&esp;&esp;更让他们没想到的是,第二天,城东关闭多日的医馆就开了,挂出义诊的旗幡,是擅长刀针的孟太医和学生们,给这些日子受伤的百姓们处理伤口。

&esp;&esp;这让多日没有医师开诊,有病痛全靠忍的百姓们惊喜连连。

&esp;&esp;没多久,百姓们就在医馆外大排长队,同时看孟太医的手段,判断自己要不要继续等。

&esp;&esp;事实是,擅长刀针绝不是乱吹的,孟太医和学生们出手就知有没有。

&esp;&esp;于是,等看病的百姓越聚越多。

&esp;&esp;没关系,孟太医又请人在医馆外摆了许多矮几,增设看病位,毕竟学生多,摆得开。

&esp;&esp;百姓们一看更高兴了,滑州城的生活忽然就有了盼头。

&esp;&esp;

&esp;&esp;滑州城东的医馆外十个诊位,按病情严重程度给百姓拿号牌排队;隔壁的药铺按孟鸿才的药方给百姓抓药,或者给外伤用药,都免费。

&esp;&esp;而城南的悲田坊,留守值夜的稳婆们不仅盼来了飞来医馆的医师们,还意外看到了一大群从国都城来的稳婆。

&esp;&esp;详细的交接班以后,忙碌了整整十六个日夜的滑州城稳婆们,意外得到了三日假、额外的食物和干净的水,以及李知州特别下拨的接生费。

&esp;&esp;但她们看着分发给自己的物资时,第一反应不是道谢,而是怀疑这一切都是累极了的美梦。

&esp;&esp;国都城稳婆沈氏,与滑州城的几名稳婆相识,见她们都站得一动不动、满脸茫然的样子,赶紧小声提醒:“道谢啊……”

&esp;&esp;稳婆们如梦初醒:“多谢!”行礼后领着各自的吃食和水,走出悲田坊却看到更加意外的惊喜,有马车可以载她们回家。

&esp;&esp;天爷啊!如果这是一场梦就别醒了!

&esp;&esp;而滑州府衙后面的大校场,一大早的惊喜也不少,都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尤其是战力很强的捧日军们。

&esp;&esp;最近几日发热的、咽喉肿痛的、咳嗽咳痰的……抗洪时有多勇猛,病倒时就有多惨烈。

&esp;&esp;此前,李知州望着爬不起来的捧日军们,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们是陛下的近卫,倘若折损在滑州可如何是好?

&esp;&esp;幸好有飞来医馆!

&esp;&esp;一大早,呼吸科医护们到达滑州府衙,与李知州、管事和主簿们打过招呼,直奔校场的呼吸病区查房。

&esp;&esp;首次使用抗生素的效果确实非常惊人,捧日军也好,滑州感染风寒的医师们也好,不到20小时,精神状态截然不同,只要继续治疗,就能很快康复。

&esp;&esp;但有个人例外,捧日军指挥使杨功高热不退,呼吸音弱,咳痰铁锈色,整个人像煮熟的螃蟹一样红,皮肤上还有出血点。

&esp;&esp;不仅如此,杨功的扁桃体和悬雍垂肿胀得厉害,几乎要把咽部都堵死了,扁桃体表面有分泌物。

&esp;&esp;呼吸科大耳朵“胡图图”医生收了听诊器,盯着杨功发绀的嘴唇和指四颜色,从背包里拿出血氧仪夹在杨功的食指上,显示血氧89。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