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她在市场被挤压后,对这个部分的信心不大,如果很难做到行业头部前几名,那就是意义不大。
冯异一直和她不能达到共识,觉得能赚到钱,收益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了。
其实她野心很大。但是又不适合做市场部分。冯异又不能给她足够的理解。
但是蒋琰之就知道她有野心,袁宵的野心,那是太阳有多大,他就有多大。
所以人不能比较,身边人都不正常的时候,她就显得很正常。
第二天发动机和结构制造部分,林霄跟着所有人参会,隔壁厂的人也在。
目前国产化已经考虑到成本问题了,关于发动机讨论。
对方问到了发动机的部分,陈年回答很直接;“国产的成本当然是第一位,我们发动机用的是重油。”
气动组的人一脸懵,问:“为什么用重油?”
军用机基本都是航空轻质煤油,
“便宜啊。一切以便宜为主。”
活塞环发动机烧重油,其实对发动机要求极高,本质上也是技术突破,她前期在发动机部分花费了很多功夫,也浪费了很多很多钱。
就好比开法拉利加92的油,抠成这样,还能为什么,还不是为了省钱。
对面两个总工听的都无语了。
……
最后的最后,林霄问:“假如说,你们进入市场,有人买的话,单价销售额你们能给个报价吗?”
面对林霄的炯炯眼神,袁宵看了眼陈年,试探伸了一只手。
林霄回头和同行的人看了眼,惊讶问:“500?”
按照研究所的研发投入,造价十倍不止。
陈年:“要是嫌贵的话,我压缩一下成本,420万,不能再低了。”
林霄盯着她好半天问;“你们确定?”
陈年:“只要批量化,400,真的不能再低了,前期成本肯定不能覆盖,只能看后期批量化覆盖成本了,批量工业化生产对外订单可能会回本,再低我的配置跟不上了。已经不能再换成本里抠钱了。”
毕竟你们的钱,我也不敢太赚。
袁宵问;“真的一点都不赚啊?”
陈年低声说:“当然,对外订单可以翻倍,但是对内,价格肯定要口碑,毕竟按照军用,人家能跳出来一堆毛病,按照民用,咱们只剩便宜这一点优势了。”
袁宵看着她,感觉不认识抠门老板了。
林霄听的心里火热,400万人民币,对标死神无人机,整个性价比拉满了。说实话,带一颗特殊导弹的价格都比飞机贵。按照这个价格,怎么说呢,飞出去集群打击,都不心疼。
“这个成本,确定能覆盖吗?”
后面飞控的总工:“人家说了,前期是赔本的,看后期量起来回本。”
陈年看着那几双发亮的眼睛:“我其实有顾虑,飞机的保养维护也是一大费用。别的我不说,就拿f22举例,每飞一次,隐身涂层都要换。”
对面林霄咧着嘴就开始笑,狐狸尾巴藏不住了。
还说你研究的是飞行汽车,你张嘴就拿f22举例,你这又是对标哪一个造的?
不过话说回来,由于民企重效益的本质,一开始他们就把成本控制放在了第一位。
无论是什么项目,军工项目一开始成本都控制不了,总想着弄出来再说。这就导致装备价格居高不下,等到研发出成品,装备部队也有一定困难。有部分型号的装备,维护费用要大于研发费用。又得优化,甚至推倒重来。
为期半个月的会议,陈年的报告写了几万字,终于接近尾声,陈年这一年就像上发条了,真的快累死了。
第28章丑女婿总要见丈母娘
最后一天会议,那几位专家陆续就要回去了,就剩林霄这些买方的人了。
研发费用陆陆续续几年砸进去几个亿都超了,这会儿又莫名其妙大方了,这种时候价格就要提起来,赚的是正当买卖啊,当初海斯不就是这么定价的吗?新款升级稳定定价给单位,然后初代产品无盈利走市场,占据市场份额,逼得他们无路可走。
袁宵听陈年这么没气势,自己给自己压价,很着急,到手的钱啊,都飞了。
陈年也不解释,但反正涉军用订单的价格低得离谱。后续的保养和更新,肯定是他们在做。这条产业只要成了,后续的利润才是大头。
蒋琰之对这些向来不插嘴,被袁宵叨叨了一天,他都有点遭不住了,给他发了两千奖金硬是把人打发出去挥霍去了,太能吵了。
最后林霄离开前:“谢谢配合,目前能给你的政策和保障,都会尽量给你们,后续的投资建厂工业化生产,会有人来对接,这段时间谢谢你们配合。”
蒋琰之在隔壁办公室,见人出来,也跟着出来相送。
林霄见了蒋琰之笑着说:“老杨怕你们吃亏,电话都打到我这里来了。”
蒋琰之;“家长嘛,不放心家里孩子,都一样。”
他既不谦虚,也不否认。家里打成狗脑子,但在外面蒋家就是和睦一家人。
陈年还不明确老杨的态度,他和老杨从前都几乎没有交集,老杨是个深沉的人,极少说话。
但是主动伸橄榄枝,那就不同了,他可不会客气。
这边一结束,陈年要跟着人家团队去江宁市出差,叫技术交流。装备部牵头的几家飞行器制造企业和研究所,成立专项项目组,尽快投入到改造和军用化的技术更新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