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京城那天,是十二月十九,天空飘着柳絮般的雪花,满地白雪。
揭开车帘,一股冷冽的寒风袭来,裹成球的李青禾忍不住抖了抖。
沈砚身上的棉衣比较单薄,李青禾有些看不过眼,找出一件小文的厚棉衣,道:“你把这件也穿上吧,他身量比你小点,可能有些紧。”
在路上,她也大致了解了沈砚的家庭,同样的孤儿寡母。
原本沈家家境不算太差,有一间不大不小的宅子,父母经营着一家包子铺,后来他爹遭小人坑骗,欠了一屁股债,为了还债把家里的宅子卖了,祸不单行,他爹中风,在床上躺了三年,也去世了。
如今只跟母亲和一个妹妹相依为命。
包子铺虽然还靠他娘一人苦苦支撑着,但每月的铺租、房租都不便宜,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他考上举人后,也有富商要资助他赶考的费用,但怕拿人手短,日后考上进土,在朝为官,容易被别人抓住小辫子。
好在亲戚朋友都给他凑了一些,才够来京城的费用,一路上,李青禾也有意无意地帮他一些,不求别的,只希望他日后考中进土,在朝为官的时候,能跟小文相互扶持一些。
沈砚也不矫情,接过棉衣,道:“感激不尽。”
在寸土寸金的京城,吃食住行都很贵,李青禾三人在一个比较偏僻的地方租了院子,而沈砚则是在不远的客栈住下来。
租的院子,每个房间都有火炕,奈何院子里没有半点柴火,三人只能和衣睡一宿。
次日一早,李青禾跟石梅,就去买了几捆柴回来,火一烧上没多久,整个房间都暖烘烘。
天这般冷,她上了炕之后,就不想下来,想着奔波这么久,干脆在炕上睡够再说。
宅了两天天,她才想着出门。
之前李海棠有在信上提到过,月荷娘子在京城也开了一家很大的绣庄,叫锦檀绣庄。
越京很大,一番打听之下,才得知锦檀绣庄所在地。
只是距离她们租的院子很远,据说光是走路过去,就得一个时辰。
幸好她跟石梅都是会驾马车的,闹市里不许骑快马,到达锦檀绣庄时,已经是过去大半个时辰。
锦檀绣庄比风荷娘子的风荷绣庄规模要大很多,出入往来的人,穿着皆不凡。
李青禾让石梅看好马车,她下车进去找人。
绣庄里有几个伙计,有的正在招呼客人,看见李青禾进来,一个眉清目秀的伙计赶紧上前,殷勤地问道:“请问客官想看些什么?”
李青禾环视了一圈,里面有各种屏风等绣品,不懂刺绣的她,也看得出这刺绣工艺的高超。
见伙计还在等她说话,便微微笑了下,道:“我是来找人的,请问李海棠在么?”
伙计听她说不是来买东西之后,态度也没有改,依然十分热情,“我也不清楚…您先到处看看,或者是到楼上坐下也行,我去后面看看。”
李青禾笑道:“那有劳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