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哥是负责跑业务的,另三个表哥是负责生产的。
“嗯,她说五舅和舅妈也挺震惊的,没想到办厂能赚这么多。”吴玉琢啃着苹果说,“农村搞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口袋里有了结余,而且通兰县又是农业大县,不少农民都有钱了。”
“我五舅那个作坊,可以帮人代加工,也可以买现成的香肠,口味跟肉联厂的一样,老乡们还挺买账的,我五舅还给附近两家供销社供货。”
叶满枝笑道:“能赚钱就好,你姥姥总算能放心了,她就怕赔了本儿,不好跟娘家交代。”
事实上,那个小作坊,不但没赔本,还越赚越多。
作坊里没有冷藏设备,五哥担心猪肉变质,所以选择在上秋以后开业的。
年底各家各户都愿意吃点好的,尤其是农村,一年忙到头,总得犒劳自己一下吧?
五哥的香肠卖得便宜,主打薄利多销。
所以,随后的两个月,每月都能盈利700元以上。
四兄弟第一次分红的时候,每人分了400块,相当于普通工人一年的工资了。
三个表哥拿到钱的当天,就给家里买了一台彩电。
于是,他们在农村办厂赚钱的消息,也就这样被熟人邻居得知了。
这年头,大家一边瞧不起个体户,一边又眼热个体户能赚钱。
常月娥早料到自家会被议论一阵子,但老五不住在军工大院,她并没放在心上。
等这阵子新鲜劲儿过去,也就没人关注了。
然而,外人不关注,家里去有个一直打听的。
沈亮妹对老五做生意这事格外关心,是不是就要问问赚了多少钱。
大家在一个屋檐下住着,常月娥要是不说,难免显得外道。
于是她打了个折扣,只说一个月能赚200左右,四个人均分。
可是,即便如此,也足够让人羡慕的。
沈亮妹当晚就跟自家男人商量,“我也办停薪留职咋样?去外面卖点啥。”
“你们那个服务站,哪有停薪留职一说呀?”叶满桂撇嘴,“现在多少人等着工作呢,你要是不干了,立马就能有人顶你的班。老五那200块是四个人平分的,平均每人50块。你一个月三十块的工资不错了,安心上班吧。”
“咱妈口中的200块相当于400块,那就是每月100呀!咱们努力干一年,就能让麦多买集资房了。”
婆媳相处几十年,彼此的脾气秉性都摸得差不多了。
200块,在沈亮妹这里被自动换算成400块。
四哥问:“你去年还看不起个体户呢,现在就看得起了?”
“老五连副科长都不要了,跑去当个体户,我就是个揉面的,有啥可留恋的?在哪揉面不是揉啊?”
沈亮妹算是想开了,什么面子不面子的,还是钞票实在。
她会有这番感触,不是没原因的。
他们两口子,原来也勉强算是双职工,都有一份正经工作。
但是当年麦多初中毕业的时候,为了不去下乡,满桂把工作让给了麦多,让麦多留了城。
那老二起球到了年纪,就不可避免地要去下乡了。
起球在农村插队两年,等到恢复高考以后,自个儿从生产队跑了回来。
77年和78年参加了两次高考,都跟三个家的出租车一样,落榜了。
以前高中没有升学压力,老师教课水平一般,这些学生学得也不认真,整天就知道瞎玩。
起球那成绩,想考大学是有些困难的。
所以,叶满桂索性就把自己在动物园的临时工,转给了小儿子,让起球一边上班一边复习高考,他自己则再一次回家养老了。
前几个月,麦多回来说食品厂又要集资建房了,2000块就能分一套23米的一室半。
他跟老丈人借600块钱,小两口再凑700块,希望父母能借700块给他。
沈亮妹倒是愿意支援儿子,可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他俩手头上只有300多块钱。
年初那会儿,她娘家大哥被人开了瓢,不做手术的话,人就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