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一叶书库>民国:黄埔弃子的将官之路 > 第353章 修建粮仓(第3页)

第353章 修建粮仓(第3页)

女人们则分在后方,有的淘米煮饭,有的理包布袋,有的坐在阴棚下捻着草绳、裁布扎布条。

一名身背孩子的妇人正低头缝补一袋破麻包,另一名少年蹲在一边,抱着铁锹清理积水。

这些人不是征来的,而是通过以工代赈招募来的百姓。

工价不高,但稳,的是现粮,每人每日定额,按工分,实打实的口粮。

“这年头,谁嫌粮食多?”一名满脸沟壑的老汉笑着对同伴说,“更何况,第三绥署说一斤就是一斤,从不短咱。”

整个工地虽到处都是喊声号子声,却井井有条。

连小孩都知道,拿工票去换粮的时候,不准插队,不准多领,不准带人冒名。

一辆军车沿着灰砖土路慢慢驶来,引起几名工头侧目。

副官刚下车便快步走前通知:“司令到了。”

正在基座那头指挥校对地梁高度的陈松柏闻言,抹了把脸,顺手扔下木尺,顾不得拍去一身土,就一路小跑迎了上来。

“军长!”

他远远一喊,声音沙哑,脸上一层泥灰,灰里透红,像刚从地底钻出来。

包国维站在车门边看了他一眼,眉头微皱:“你这是……几天没合眼了?”

陈松柏喘了两口气,摆摆手笑着道:“昨夜里滴星,地面下陷,连夜赶着改了下基线,调了两批人,今天补回来点工时。”

“你这眼睛都黑圈了。”包国维扫了他一眼,“怎么不回去歇歇?。”

陈松柏咧嘴一笑,泥巴龟裂:“做这种民生的事,我心里踏实,再一个这期项目是绥署的重点工程,我不守着点不放心。”

包国维没有再劝,只点点头。

他走上前几步,望着那一长排正在吊装立柱的仓架,木料横平竖直,麻绳紧扣,基层灌注还未完成,但雏形已现。

“这是第几号仓?”他问。

“第七号,共五连廒,容积六千石。”陈松柏答,“照这个进度,下月中旬能封顶。”

“好。”包国维看着不远处一排布棚下的妇人和小孩,又低声道,“这种能换粮的工事,比枪还稳人心。”

日头落山时,巡视也基本告一段落。

临时工地上挂起了两盏马灯,光晕在木架之间晃动,照得地上的石灰线与脚印一片斑驳。

人力装车队开始收拢器材,外围巡逻的警卫换班,夜值表从工棚门口传到调度处,又抄了三份,送往后方。

包国维原本想着就此离开,但见天光渐暗,便顺势与陈松柏一道往工地的宿营点走去一起吃个饭。

沿路还有民工围在汤锅边排队等饭,锅里煮的是带筋的牛骨和苞谷碎米,香味透得远,几个孩子忍不住探头张望。

宿营点设在仓址北侧一片临时搭起的帐篷区,用的是防雨粗布和竹片,

每间四人一棚,内设稻草垫、挂布、蓄水桶,还有几个是留作医护室、通信所的,划线清楚。

陈松柏的住处,就在最靠东头的一溜帐篷里,外观并不起眼,与普通工棚没大差别。

帘子口挂着一块写有“总工程处”的破旧门牌,木头边角已经翘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包国维扫了一眼,眉头微蹙。

“你住这?”他低声问。

“嗯。”陈松柏拍拍衣襟,语气平静,“棚后是便沟,左边两棚是工具房和档案处,右边住的是仓建调度科,方便联络。”

包国维没说话,只站在原地看了两秒。

夜色渐深,风开始转凉,地上蚊虫跳跃,帐篷边几个民工正在一边擦脚一边聊天,声不算小,语句里带着好听的豫北话调。

“是我疏忽了,这阵子一直忙着部队的事儿,没来看你。”他终于开口,低声念叨,

“你这住处离主路近,隔得薄,连个外岗都没有……谁知道工人里头有没有夹了日军的细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