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使魏国
王宫内,高句丽王满脸愁容地盯着手中的奏折。
就在这时,大王孙高罗云步伐轻快地走了进来,身旁还跟着锦绣。
“翁翁!”高罗云笑着开口,“自从咱们建起了学堂,国内那些孩子们都有了安稳的求学之处,百姓们可都乐开了花。他们都说,您事事为他们着想,是难得一见的好国君呢!”
高句丽王缓缓放下手中的奏折,听到百姓们这般夸赞,原本阴霾密布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意。
可心思细腻的锦绣却敏锐地察觉到,高句丽王的神色中带着忧虑。
她微微欠身,轻声问道:“王上,看您的样子,莫不是有什麽烦心事?”
高句丽王重重地叹了口气:“刚有暗探来报,北魏有意与百济建交。北魏国力强盛,百济又狡诈多端,若两国真的结盟,咱们夹在中间,可就危险了,必定会深受其害啊。”
锦绣微微低下头,陷入了沉思。
片刻後,她擡起头,淡笑道:“王上,北魏实力强大,百济相对弱小,北魏必定不会轻易与百济建交。依我之见,咱们只要抢先一步,与北魏达成建交,这危机自然就能化解了。”
高句丽王微微皱眉:“你虽言之有理,可北魏强盛如斯,又怎会瞧得上我们这小小的高句丽,愿意与我们建交呢?”
锦绣不慌不忙,娓娓道来:“王上,北魏虽强,但其志在四方,欲成霸业。咱们高句丽虽国土面积不及北魏辽阔,可地处战略要冲,进可攻,退可守,地理位置极为重要。而且,咱们国内资源丰富,像铁矿丶人参等特産,皆是北魏所需之物。只要我们向其展示这些优势,再许以通商丶互市的丰厚利益,不愁北魏不动心。”
高句丽王听後,不住地点头:“好计策!就按你说的办。云儿,既然如此,你便与锦绣一同出使北魏,一定要赶在百济之前,和北魏建立友好邦交,千万不能有闪失。”
高罗云挺直了腰杆,自信满满地应道:“好,翁翁放心,我和锦绣定会全力以赴,不辱使命!”
锦绣却没有立刻回应,而是若有所思地看着高句丽王,问道:“王上如此担忧北魏与百济建交,想必是对百济早有谋划吧?”
高句丽王神色一凛,变得严肃起来:“不错。百济与我高句丽向来纷争不断,他们虽说实力比不上咱们,可总是趁我们不备,侵扰边境,实在可恶。本王早就想除掉这个隐患,吞并百济,以绝後患。”
锦绣再次陷入沉思,目光落在一旁的布防图上,片刻後,伸手将代表都城的旗子,从国内城移到了平壤。
“王上,平壤与百济相邻,若是我们将都城迁至平壤,既能威震百济,日後排兵布阵也会更加方便。”
高句丽王眼前猛地一亮,忍不住拍手称赞:“好主意!不过,迁都之事事关重大,得从长计议。无论如何,先等你们从北魏回来,再做定夺。”
锦绣微微颔首,恭敬地应道:“是,王上,我们定当尽快归来,不负您的期望。”
*
屋内昏暗如晦,窗外的日光被厚重的窗棂切割得支离破碎,只能勉强洒下几缕黯淡的光。
渊香香蜷缩在床榻一角,双肩剧烈颤抖,她用手指掐紧自己的掌心,努力抑制自己的恐惧。
“吱呀——”一声,房门被轻轻推开,丫鬟从外面走进来。
渊香香如受惊的小鹿,浑身一震,慌乱地用衣袖胡乱擦拭着脸上的泪水,迅速收起哭声,强装镇定。
丫鬟神色如常,语气平和,恭敬说道:“香香小姐,二王孙有请,说是有要事相商。”
渊香香心中一紧,却又不敢违抗,只能起身,拖着沉重的步伐,随丫鬟来到一处幽静的庭院。
庭院中,石桌旁,丫鬟欠身行礼:“请香香小姐稍等片刻,二王孙即刻便到。”言罢,悄然退下。
渊香香站在石桌旁,满心忧虑。
就在这时,一道熟悉的身影映入眼帘,竟是哥哥渊建。
她又惊又喜,眼中一亮,可转瞬之间,又恢复了冷漠。
渊建快步走来,眉头紧锁,轻声唤道:“香香。”
渊香香别过头去,语气冷淡:“哥哥来这做什麽?莫不是爹爹又派你来劝我?”
渊建重重地叹了口气,神色黯然:“香香,你还好吗?我……我被爹赶出了府,如今无家可归了。”
“什麽?”渊香香猛地转过头,“爹他怎麽能这样?那爹现在怎麽样了?他身子骨本就不好,可别气坏了身子。”
渊建缓缓摇头,眼中一片茫然:“我不知道,爹他盛怒之下,我根本不敢多问。香香,你想离开这里吗?只要你愿意,我就算拼了这条命,也会带你走,找个没人认识的地方,重新开始。”
渊香香神色一冷,语气嘲讽:“呵,怎麽可能离开?我不走。这里虽如牢笼,却也是我如今的归宿。”
渊建满脸疑惑,急切地问:“为什麽?对了,爹进宫时说,你是自愿跟了二王孙,这……这到底是怎麽回事?”
渊香香冷笑一声,打断他的话:“是,我自愿的。我贪图荣华富贵,甘愿做二王孙的妾室。哥哥,你请回吧,以後莫要再来找我了。”
渊建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麽,却又被堵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