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鸢收徒的消息,简直像是长了翅膀,扑棱棱一下就飞遍了左邻右舍。
因着有身孕,她其实跟邻居们走动得比较少,也就刘婶子走动得勤快些。
因此,虽然眼红虎子可以识字又可以学算术,但心中也没有其他想法。
可王伯这事儿可不一样了!
每个月仅仅只需一百文,竟然可以识字,又可以算术!
这天大的好事往哪里找啊!
这不,话音刚落没两天,又有两户人家找上门来,眼巴巴地瞅着姜鸢,脸上堆满了近乎谄媚的笑。
“行,都留下。”
姜鸢瞧着那几双渴望的眼睛,心里一软,话说得干脆。
她那原本能听到落叶在青石板上打旋儿的小院子,这下子,彻底成了娃娃们的天下。
从日头刚探出脑袋,到月亮爬上柳梢头,院子里就没个清净时候。
全是小奶音,叽叽喳喳,跟一窝刚出壳的小麻雀似的,能把房顶都给掀了。
可姜鸢心里头,却跟揣了个小火炉似的,暖烘烘的。
或许是因为自己也会有一个小娃子了,她稀罕这些小家伙,稀罕得紧。
当然了,她也去医馆问过大夫。
大夫说过没大碍,只是也让她多注意身体。
姜鸢很珍惜这个孩子,隔三岔五会去把把脉。
好在,情况是越来越好了,只要不想谢晋,心情就不会大起大落,自然了,胎相也会越来越好。
如今天气正值炎热时候,因此,时不时地,她就从井里提出一桶凉水,兑上些蜂蜜,搅成甜丝丝的饮子。
不光自己喝,也给那四个孩子喝。
经常都是喝完了之后,才开始学习。
孩子们也出奇地懂事,一个个小大人似的,乖巧得很。
姜鸢不跟他们来虚的,什么诗词歌赋,这都是文人墨客的事情。
对于孩子们来说,最实用的还是认字和算术。
偶尔她兴致来了,也会铺开纸,抓着孩子们肉乎乎的小手,教他们画些花鸟鱼虫,不成章法,图个乐呵。
在这些孩子来之前,她就跟他们爹娘说清楚了。
她这儿最多只教到十岁,若是想要科举考试的,还是要早点去学院的。
毕竟,她的学识可比不上那些科举之人。
不过好在送她来这里的父母,也根本不指望孩子考上科举。
能识几个字,会算盘账,将来不管是学门手艺还是开个小铺子,都能挺直腰杆,不至于被人糊弄了去。
这就够了,总归孩子的下半生是不用发愁了。
姜鸢本来只是为了这银子而收徒,如今这么一想之后,总觉得身上的担子倒是重了一些。
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她太明白这份沉甸甸的期许了。
所以教导起来,她是一点儿不敢马虎,恨不得把心都掏出来。
这些日子,她脑子里总是不停地回放着,当年在谢氏学堂,那些博学的夫子们是如何传道授业解惑的。
原本是最不想回忆的地方,可现在为了孩子们,总是会想到小时候的自己。
谢氏学堂算是有教无类的地方,无论你是富家公子还是贫门小丫头,只要你有天赋,学堂就一视同仁地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