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一叶书库>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 > 第18章 跑腿的(第2页)

第18章 跑腿的(第2页)

早年的战乱让北方的经学传播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即使停考十年也难以赶超。

即便皇上加大了对北方经学的支持力度,仍显不足。

科举结束后,各地学子间的交流更加频繁,从南方学子的交谈中,他愈发意识到南方人在四书五经方面的造诣远胜北方。

这差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弥补的。

这次宴会没有邀请他,这也表明了一点:至少在某些吏部官员或组织者看来,他的才学根本达不到参与这样级别宴会的标准。

解敏拱手说道,语气带着苦意:“希望夏老弟能如其所言,不过如果科举的人数不增加,我想脱颖而出恐怕不易。你未曾与南方学子深入交流,不了解他们在这方面的精妙之处。”

“我们北方与他们的差距太大了。”

夏白朗声一笑,说:“解兄此言差矣。”

“你提到的问题,朝廷岂会不知?”

“我记得洪武四年时,当今圣上曾言:‘元代任官只重本族,轻视汉人,甚至不让南人进入监察系统,这公平吗?朕用人只看才能,不论南北。’”

“不久后,当今圣上果断废止了科举。”

“依我们对当时科举的理解,那结论几乎与朝廷公布的一致。”

‘能将所学用于实际的实在太少!’

‘这一结论毫无问题,只是不够全面。’

‘我们经历了童试、院试、乡试,才有资格参加会试,其中不少考生已有功名加身,有些人还身居官职。’

‘若此次高中,便能一步登天,进入朝堂为官。’

‘因此相比其他几次选拔,会试不仅是考察才学,更重要的是它有着深远的政治意义。’

‘抑制南人!!!’

解敏听见夏白的话,眼睛微微一震,脸上写满了惊讶。他没想到夏白依然如此直言无忌。

“压制南方人?”夏白说道,“如果抛开科举本身的公平性,仅从政治角度来看,废除科举是必然的选择。当年科举的录取结果中,南方中进士的比例远超北方,甚至超过了总人数的七成。”

“科举根本无法实现对人才的公平选拔,反而对大明政权的稳定构成了威胁。”

“那时北方还未彻底安定,如果继续举行科举,几届之后,南方中榜的比例只会更高,北方的读书人岂能甘心?北方本身就不稳定,许多读书人还怀念前朝,朝廷怎能不忧虑?”

“所以,为了北方的安宁,也是为了安抚民心。”

“科举制度必定会被废止。”

解敏陷入沉思。

这确实是他未曾考虑过的角度。

站在政治和朝廷的角度看,这样的考量确有必要,大明不能仅依赖南方的半壁江山,也不能让南方独占所有优秀人才。

解敏在地方任职,经夏白点拨后,立刻明白了诸多事情。

他缓缓开口:“在科举废除后,皇帝多次将‘四书五经’赐予北方学堂,并派遣南方的学官北上,在北方大力推广教育,这实际上是在扶持北方的儒学发展。”

“旨在实现南北平衡。”

夏白点头表示认同。

他接着说道:“这些举措确实可以推动北方儒学的发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北方的文化教育水平,但要赶上南方几乎是不可能的,南北差距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与政治。”

“这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问题。”

“关于此次科举,我大胆猜测一下。”

“会试会有很大的调整。”

“据我所知,江北的考生文风朴实,而江南的考生文辞华丽。”

“这是目前最容易区分南北的方式。”

“体现在考卷上便是策问。”

解敏突然看向夏白,明白了为何夏白会在贡院那日说这次会试的策问部分并不重要。

他早就得出这个结论。

因为南方学子擅长文辞,能言善辩且善于引用经典,在策问这种较为自由的形式下,南方学子的文章通常会优于北方学子很多。

让科举达到南北平衡的最佳方法。

就是一刀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