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一叶书库>医女的大唐恋歌 > 第361章 师祖遗训(第1页)

第361章 师祖遗训(第1页)

药房的木窗半开着,午后的阳光斜斜地洒进来,在青砖地上画出一道明亮的金线。林小婉跪在药柜前整理最下层的小瓷罐,梢沾了薄灰也顾不上拂。这些常年不见天日的角落最容易积攒尘封的药材,师父张思贞说今日必须全部清点完毕。

"咳咳——"她刚搬出一个黑釉罐子,就被扬起的灰尘呛得直咳嗽。罐身冰凉厚重,盖子上雕着蔓草纹,看起来比她还年长。

"这是什么宝贝"林小婉嘀咕着掀开盖子,一股清幽的杏仁香立刻钻入鼻腔。她眼睛一亮,用手指轻轻蘸了些粉末捻开——那粉末竟像掺了金粉似的,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晕。随着手腕转动,光斑在药柜上跳起细碎的舞。

她忽然想起《本草备要》里那句"上品杏仁霜当映日生辉",原以为是古人夸张,没想到真有这等奇观。正要倒些出来细看,突然现罐沿粘着片枯叶似的纸片。她小心揭下来,上面墨迹已经褪色,但仍能辨认出"癸亥年白露制"六个小楷。

"白露"林小婉掰着手指推算,"今年是癸未年,那这罐杏仁霜岂不是"她猛地瞪大眼睛,"二十年前的老药?"

脚步声从回廊传来,青布鞋底摩擦砖面的声响她再熟悉不过。林小婉慌忙想把罐子藏起来,却已经来不及——张思贞的身影投在了她面前的砖地上。

"师兄!"她像被捉住偷腥的猫,手一抖差点打翻药罐,"我现"

"癸亥年的杏仁霜?"张思贞弯腰接过罐子,指尖抚过那道蔓草纹时微不可察地颤了一下。阳光照在她斑白的鬓角上,将那些银丝染成淡金色。"这是师祖制的最后一罐药。"

林小婉屏住呼吸。她入师门三年,从未听师父提起过师祖。

"那年白露前后爆时疫,城东贫民窟十室九病。"张思贞的声音像浸在陈年的药酒里,"师父带着我们连夜炮制杏仁霜,连续七日不眠不休。"她突然揭开罐盖,刹那间七彩光斑映满整面墙壁,"看到没有?这是用霜降前七日采摘的北山甜杏仁,去皮尖后以竹沥浸透,再用清晨收集的松针露研磨九次才能有的光泽。"

林小婉看得痴了。那光影在墙上流转,仿佛有生命般跳跃变幻。她突然注意到师兄的眼角泛着水光。

"师祖就是在那年冬天走的。"张思贞合上盖子,光影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他说药材如人,需得天地灵气成全。这一小罐是他留给我的出师礼。"

庭院里传来麻雀啄食的声音。林小婉这才现自己的手心全是汗,那罐杏仁霜突然重若千钧。

"炮制之法,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张思贞突然指向窗外的晒药架。透过雕花窗棂,新采的杏仁正铺在竹席上曝晒,在阳光下像一地碎玉般晶莹剔透。"同样的杏仁,生用可治便秘,炒用能止泻,蜜炙则润肺止咳。"她转头凝视弟子,"你说去皮尖麻烦,可知这一道工序背后是多少代人的经验?"

林小婉耳根烫。上月她负责炮制一批杏仁,因嫌去皮工序繁琐偷偷省了步骤,结果那批药煎出来效果大打折扣。师父当时没说什么,只是让她去药圃锄了三天草。

她想起蹲在药圃里的那个黄昏。夕阳把黄芩的叶子照得透明,她握着锄头突然现——看似普通的药苗,每株的种植方法都截然不同。隔壁田垄的老药农告诉她:黄芩要"断其主根促生须根",黄芪却要"保其主根去其侧枝"。那一刻她突然明白,自己每日背诵的"凡药制造,贵在适中",背后是千百年来无数医者用生命验证的经验。

眼泪砸在青砖上洇出深色圆点。林小婉慌忙用袖子去擦,却听见师兄轻轻的笑声。

"哭什么?"张思贞从袖中掏出帕子递给她,"

师父常说,医者如药,需经百般磨砺才能成材。你见过新伐的柏木吗?越是质地细密的,刨花时越会卷曲挣扎。"

林小婉接过帕子闻到淡淡的沉香味,那是师父常年配药沾染的气息。她突然想起第一次走进这间药房的情景——那时她刚满十六,觉得中药不过是枯枝烂叶,背方歌只为应付父亲要求。直到有次染了风寒,师父用一碗亲手煎的桂枝汤让她通体舒泰,她才真正对这门学问产生敬畏。

"师兄,我能尝尝吗?"她鼓起勇气指向那罐杏仁霜。

张思贞挑了挑眉,却当真用银勺挑了些许放在她掌心。林小婉小心舔了舔,想象中的陈腐味并未出现,反而有一股清甜从舌尖蔓延到喉头,像是把整个白露时节的晨露都含在了嘴里。

"奇怪"她又尝了一点,"怎么比新制的还"

"好药如同好酒。"张思贞将罐子放回药柜最高处,"岁月只会让它愈醇厚。"她转身时衣角带起一阵风,吹动了案上摊开的《雷公炮炙论》,书页停在"凡修事杏仁,以汤浸去皮尖"那行字上。

林小婉突然跑向庭院。晒药架上的杏仁在微风中轻轻滚动,她拾起一粒对着阳光细看——未经炮制的杏仁粗糙暗淡,与罐中那些璀璨的粉末判若云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脚步声又近了。这次张思贞手里捧着个柳条筐,里面满是带着青皮的鲜杏仁。"既然感兴趣,今天就把去皮尖的工序重新学一遍。"师父把筐子塞进她怀里,"记住,药材不会骗人。你投入多少诚意,它就回报多少药效。"

林小婉重重点头。筐中杏仁散出青涩的香气,她仿佛看到二十年前那个白露时节,年轻的张思贞也像她现在这样,在师祖的注视下学习如何将普通果实转化为救人的良药。

"师父,我"她刚要说话,前院突然传来嘈杂声。一个妇人抱着五六岁的孩子冲进来,孩子满脸通红,喉咙里出"咻咻"的声响。

"慢慢说。"张思贞已经搭上孩子的脉搏。

"吃了杏仁没煮熟的"妇人急得语无伦次。林小婉看到孩子指甲紫,立刻想起药书上"杏仁中毒"的症状。她转身就要去取解毒的甘草,却被师父一把拉住。

"用这个。"张思贞从紫檀木匣底层取出个小瓷瓶,倒出三粒碧绿色的药丸,"师祖留下的杏林丹,专解杏仁毒。"

孩子服下药丸后,不过半盏茶时间,青紫的唇色就渐渐转红。林小婉注意到药丸化开的汁液是金黄色的,带着股松针的清香,与她见过的任何解毒药都不同。

"这也是"她盯着空瓷瓶内壁残留的金粉。

"杏仁皮尖提炼的。"张思贞轻声解释,"师祖说毒与药本是一体两面,最毒的往往就是最好的解药。"她指着刚才那张止咳方,"你看这里特别注明去皮尖,就是因为知道有人会疏忽。"

妇人千恩万谢地抱着孩子离开后,林小婉现自己的手还在微微抖。她突然跪下来,额头抵在冰冷的青砖地上:"师父,我错了。上次处理川贝我用了铜刀"

沉默像滴入水中的墨汁般蔓延开来。阳光斜照在药柜上,把各种药罐的影子拉得很长。林小婉数着自己心跳的声音,直到听见"嗒"的一声轻响——是师兄把那把师祖的铜刀放在了地上。

"明天开始,每天黄昏来药房。"张思贞的声音听不出喜怒,"我教你真正的炮制之法。"

林小婉抬起头,看见师兄正摩挲着那个装杏仁霜的青瓷罐。罐身在光线下显出奇特的纹理,像是无数细小的冰裂纹组成了一幅山水画。她突然意识到,这些药方、器具背后的故事,远比她想象的更加深沉。

"知道为什么非要竹刀剖贝母吗?"张思贞忽然问。

林小婉摇头。

"竹者,中空有节。"师父从案头笔筒里抽出支毛笔,轻轻敲了下笔杆,"就像医者之心,既要虚怀若谷,又要有节有度。"她忽然把笔杆折断,露出里面纤维状的竹丝,"你看这些筋络,是不是像人的血脉?用竹刀剖药,是以草木之性引草木之性。"

这番话说得林小婉心头震颤。她拾起地上的铜刀,现刀柄的山水纹里还藏着小诗,刻得极细,要对着光才能辨认:"采药云深处,研磨月明中。但求方寸净,不辞百年功。"

"师兄"她声音哽咽,"我会从头学起。"

张思贞没说话,只是打开药柜取出包新收的川贝。青白色的贝母在绸布上滚动,出细碎的声响。她挑出一颗放在林小婉掌心:"试试看。"

林小婉深吸口气,拿起铜刀。刀锋切入贝母时遇到意料之外的阻力,她不得不全神贯注,手腕微微转动,寻找最合适的角度。当贝母终于分成两半时,她看见中心那点淡绿色的芽心,像颗未成熟的莲子。

"很好。"张思贞点点头,"现在用银匙把芽心挑出来。记住,要轻得像拂去花瓣上的露珠。"

阳光渐渐西斜,药房里的尘埃在光柱中飞舞。林小婉的额头沁出细汗,但她的手很稳。银匙擦过贝母内壁时出极轻的"沙沙"声,像是春蚕在啃食桑叶。当那点绿芽终于完整取出时,她忽然明白师兄说的"方寸净"是什么意思——不仅是药材处理得干净,更是心无杂念的澄明。

喜欢医女的大唐恋歌请大家收藏:dududu医女的大唐恋歌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