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两人对视了一眼,相视而笑。
这日,长岁走后,胤禛也过来了。
拉着宋玉瑶的手,他问道:“你想长岁现在做太子吗?”
宋玉瑶的身子僵了下,不禁抬眸仔细看着胤禛,同时亦仔细感知起了胤禛的情绪。但是怎么看、怎么感觉,胤禛这话似乎都并非试探,身上也没有带着危险的气息,她不禁一愣。
“怎么了,你怎
么这么看朕?“胤禛似乎看出宋玉瑶在想什么,抬起手来,抚了抚她的背,安抚道,“不用害怕,也不必担心,朕并非是在试探你。今日之事,朕在立你为后之前就已经想到了,现在又怎么会因为此事疑你?”
听到这话,宋玉瑶确实放下了一些心,她想想确实也是,她能想到的,胤禛这样的人精子怎么会想不到?既然之前就已经想到了会有这样的局面,那现在确实没有理由以此怀疑他们母子。当然,时日长了就不一定了。
“是臣妾多想了。”她倒是也没否认,刚才一惊之下自己做得有些明显了,否认是否认不了的,不如承认。
“那你想长岁做现在做太子吗?”胤禛又重复了一遍,态度很是耐心。
“现在做太子?”宋玉瑶平息了一下心情,这才开始仔细思量胤禛的话,什么叫“现在做太子”?
她心中有了猜测,不禁又用秋水般的眸子看向胤禛。
“臣妾不想长岁现在做太子。”尽管已有猜测,她还是这样道。现在不做这个太子,对胤禛对长岁都好。
胤禛眼中露出了笑意,尽管猜到瑶儿会作何选择,不过,此刻他还是被她的选择取悦到了。长岁是瑶儿的儿子,但瑶儿也在乎他。
“那朕便先封他为亲王,等以后朕……”他这样道,声音里带着一丝愉悦。
没等他将后面的话说出口,宋玉瑶便伸出了手,用一根仍然白皙柔嫩的手指,将他的唇堵住了。
“臣妾不许您说这样的话!”她难得的有些霸道。
“好,朕不说。”胤禛脸上的笑容越大。
“你放心,这个位置,朕必会传给咱们的儿子的。长岁是咱们的嫡长子,朕不会让他以后像二哥一样。”胤禛神色极为认真。
“只要皇上和孩子们都好好的,臣妾便安心了。”宋玉瑶眼神中含着信任。
“你放心,朕和孩子们都会好好的。”胤禛没忍住,又吻了她的额头一下,保证道。
次日,朝堂之上,众人再议太子之事时,长岁便上折子坚决推辞,说自己年纪尚浅,未见多少贤明之举,实在当不得太子之位,说皇阿玛身子康健,也还没到必须立太子的时候。
他这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态度,让不少康熙朝经历过九龙夺嫡的老臣看得暗暗点头。
这皇子和皇子,一对比果然就有差距,当初的八爷看着很贤明,但是对比起如今的大皇子来,心性上就差了许多。
太子之位眼看着就唾手可得,他竟然还能如此不骄不躁?不愧是这位宋皇后的阿哥啊!很多人对他更加欣赏了。
就连八九十等着几个叔叔,看着这个弘旭侄儿的眼神,也不禁微变。
老八神色有些复杂,似乎回忆起了什么。老九老十忍不住面面相觑,一边看着弘旭,一边没忍住悄悄看了几眼不远处的八哥,又看了眼不远处的十四弟,又看了眼坐在上首的老四……
老十三、老十四心里暗暗赞赏,老五、老七、老十二等人眼中也有一抹惊讶。
坐在皇位的胤禛,看着这个儿子的眼神则闪过一丝欣慰和骄傲。
“诸位大臣所虑甚是,建储之事,理应速定……今朕亲写密封,缄置锦匣,藏于正大光明匾额之后,诸卿其识之。”[1]胤禛最终这样宣布。
胤禛此言一出,诸王、贝勒、群臣都惊讶了,就连长岁也有些惊讶地看着胤禛。他想过皇阿玛会推迟立太子的事,但没想过皇阿玛会立储而秘而不宣。
不过仔细想过之后,他又觉得皇阿玛这种做法倒是的确颇为巧妙,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党争,以及避免皇上和太子之间的冲突。
只是这样的话,他这个嫡长子可就有点尴尬了,瑞儿、元寿、福宜也都有了可能。这就是皇阿玛的帝王心术吗?长岁心里还是不可避免地有些酸涩。
一些大臣其实是不太赞同的,毕竟皇上现在不是没有成年的皇子,而且还有贤明的嫡长子。但是,另一部分大臣也是赞同的,既然皇上现在不打算立嫡长子,那皇次子、皇三子、皇四子,岂不是都有了机会?
当然,他们知道,现在皇上这密封里多半写的是皇长子的名字,但是,日久天长的,以后呢?一些其他皇子派系的人,觉得又有了机会。
胤禛坐在上首,把下面这些人的表现都收在眼里。他正是不想父子相疑、兄弟相攻、群臣党争,才没有现在立长岁为太子的。但长岁是他心中属意的继承人,这是不会变的。
胤禛秘密立储的事还是就这样定了,不过他也封了长岁做嘉亲王,而瑞儿他们几个,他打算再压一压。
第167章
十月的的时候,宋玉瑶和胤禛提议,给后宫妃嫔升一升位分。这些老人们资历都不浅了,确实也差不多到了该升升位分的时候了。何况,如今她初立为皇后,也是要施一下恩的。
像是乌雅氏、小乌拉那拉氏、耿氏这几人好办,都是有公主的妃嫔,现在宫里育有皇子的妃嫔不多,妃位还空闲,就给这几人都升一级,都封为妃就是了。
懋贵人张氏,虽说没生育过,但合适跟着胤禛的老人了,所以宋玉瑶也准备和胤禛提议给张氏也升一级,给她封个嫔,毕竟现在宫里嫔位上也是空缺的。
至于熹妃和齐妃,贵妃之位只剩下一个,所以这两人中就只有一人能坐上贵妃之位。
钮钴禄氏育有二子二女,还有献方子的功劳,这贵妃之位自然是该她做的,“熹”这个封号也可以给她保留。不过,如此一来,没封号的年氏就落了下风,所以得给年氏也再赐个封号。
齐妃的话,她是没法再升了,不过这贵妃之下、妃位之首的位置,是她的……宋玉瑶斟酌了一番,考虑妥当后,就和胤禛提了。
乌雅氏、小乌拉那拉氏、耿氏都封妃,钮钴禄氏封贵妃,年氏加封号的事,胤禛都同意了。不过,给懋贵人张氏的封嫔的提议,被胤禛给否了。而且,她发现,对于李氏,他好似也有些不喜。
看着胤禛有些讳莫如深的样子,宋玉瑶也不再问了,皇后去世之后,她身边的几个宫人悄无声息地消失了,连带的李氏、张氏身边的宫人也消失了几个的事,虽然隐蔽,但她这个掌管宫权的怎么会注意不到?
李氏和张氏看来是有在皇后的病情里掺了一脚的,皇后当年做的终究是反噬到她自己身上了。
帝后两人商定好之后,胤禛就下旨大封妃嫔了。钮钴禄氏成了熹贵妃,年氏成了兰贵妃,乌雅氏、小乌拉那拉氏、耿氏分别成了谦妃、文妃、裕妃,李氏和张氏的位分没变。
后宫妃嫔晋封的事,让宋玉瑶又得了不少好感。至于齐妃李氏和懋贵人张氏,不知道是心虚还是怎么样,倒是也看不出太多不满。
转眼雍正十年又来了,二月里,耿氏的十三公主出嫁了。十三公主没有抚蒙,嫁到了西林觉罗家,额驸的阿玛是胤禛重用的云贵总督鄂尔泰。
这让耿氏心里好过了不少,总算两个公主中还有一个能留在身边。西林觉罗氏虽然是本朝才显贵的,比不得十公主、十二公主嫁的郭络罗氏、马佳氏发达已久,但是皇上现在正重用鄂尔泰大人,西林觉罗家的兴盛已经可见,也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