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十三公主的婚事,也是宋玉瑶安排内务府给操办的,办得很是盛大,倒是又得了耿氏不少好感。
不过,宋玉瑶操办得也并不都是喜事。太后的年纪大了,身子有些不太好了,从四月初开始,病了两个月,到了五月底的时候,还是去了。作为儿媳妇,宋玉瑶操办了这一场丧事。
远在西北的瑞儿,也回来奔丧了,大军暂时陈兵不动。宋玉瑶再次见到了好久不见的儿子,他黑了,也瘦了,但是眼神也坚毅了。这让宋玉瑶觉得有些心疼,但也有些欣慰,儿子在她看不到的地方已经长成了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了。
朝朝也回来了。这几年朝朝和额驸一起在青海发展得不错,开垦农
田因地制宜地种植青稞、小麦、马铃薯、蚕豆、油菜、枸杞等农作物,做得有声有色。
她组织人在那边建造牧场种植牧草,养殖青海骢、河曲马、牦牛、藏羊等,畜牧业也发展得有声有色。
在朝朝和额驸的治理下,青海的经济这几年已经逐渐繁荣了起来,民心也渐渐归拢了。朝朝这个从京城来的文惠公主,在青海的民心极高。
在西藏,朝朝这位文惠公主也有一定的影响力,除了让藏民种植西藏本土的农作物之外,她还把宋玉瑶玉米也引种过去了。
另外,她也在藏地进一步发展牦牛、藏羊、藏猪、藏鸡等的养殖。西藏的经济也逐渐发展了起来,民心也逐渐安定了。
朝朝这个文惠公主,现在也成了大清继恪靖公主外的另一个海蚌公主,权倾西藏、青海两地。
青海办事大臣自不必说,这是她的额驸,朝朝驯夫有道,额驸自然是对她尊重有加的。
西藏的驻藏大臣,也需要定期向朝朝问安,在很多事情上除了胤禛这个皇帝外,也要听朝朝这个文惠公主的建议。朝朝终于也实现了她的梦想。
看着意气风发的女儿,宋玉瑶心里感到欣慰。
“额娘,女儿回来了。”看着并没见多少衰老、比以往更加雍容几分的额娘,朝朝的眼里闪过一丝思念,声音有些哽咽。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宋玉瑶紧紧地抱住了女儿。
“孙儿给郭罗妈妈请安!”在母女两人情绪平缓了一些之后,已经长成大小伙子的清格勒也给宋玉瑶请安。
“儿子给额娘请安。”已经十岁的阿拉木也赶紧给好久不见的额娘请安。
这也并非是阿拉木这几年第一次见朝朝这个额娘,朝朝这几年其实也是有回来探亲的,不过每次在京里待得时间并不算久,也就一二个月,见得并不是太多就是了。
宋玉瑶和朝朝两人自是都赶紧应了,亲人间好一番嘘寒问暖,叙了一番别情。
太后的丧事在宋玉瑶和胤禛的操办下,逐渐办完了,在西北还有大军要指挥的瑞儿,就先回了西北。
朝朝倒是在京城多待了一段时间,一直到太后的丧期过了百日才走的,随着青海、西藏两地逐渐安定下来,朝朝现在倒是能在京城多待些时间了。
这次,朝朝也把阿尔木带走了,她想把阿尔木带到青海那边去历练历练。宋玉瑶并未阻拦,温室里养不出雄鹰来,阿尔木跟着朝朝夫妻两个去历练一下也挺好。之前是阿尔木小,不方便跟着去,现在他也该跟在父母身边了。
在瑞儿、朝朝都离开,阿尔木也走了之后,宋玉瑶还是不可避免地感到有些失落。
“你若是觉得膝下孤单,就从长岁、瑞儿那里抱个孩子来养吧。”太后去后,胤禛难过得很,这些日子还病了一场,不过看宋玉瑶这样有些魂不守舍的样子,还是打起精神来关心她。
“不了,孩子还是让他们自己养吧。臣妾都这个年纪了,可不想再操这个心了,让孩子们时不时过来请安见见就很好了。”宋玉瑶赶紧道。
“那也就罢了。”胤禛握了握瑶儿的手,他也知道瑶儿的性子,所以也不勉强。
宋玉瑶并没能失落多久,很快她又忙起来了,八月里,胤禛的七弟淳亲王允祐病逝了,作为皇后,这事她自然是得操心的。
不过,也不全都是不好的事。远在西北的战场,瑞儿回去不久,战事就又有了进展。经过快三年的铺垫,清军已经准备充分了,战事终于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九月,清军攻占了准噶尔汗国的首都伊犁,准噶尔首领被俘,十月捷报传进了圆明园。
这场持续三年的大战的胜利,一扫京城的阴霾,虽说因为太后和淳亲王丧期的原因,欢饮鼓舞是不合适的,但是,前方大捷,大清领土又多了这么一大块,高兴也是难免的。
因为失去皇额娘和七弟这几月心情一直不佳的胤禛,心情也放松了很多。对准噶尔出兵,是他坚持的,这三年来,他其实一直顶着巨大的压力,若是战事不顺、结果不好,难免让他难以面对诸臣、八旗兵将,好在,结果是好的。
高兴的胤禛,在收到捷报、下了朝之后,难得的没有继续处理政事,而是兴奋地来到了宋玉瑶这里。
“瑶儿,我们的瑞儿把准噶尔彻底击溃了!”胤禛激动地道。
“皇上的苦心没有白费,以后准噶尔再也不是大清的祸患了。”宋玉瑶明白他的激动,开疆扩土,哪个帝王不想呢?
“皇阿玛没能做到的,朕如今做到了。”胤禛的声音放得有些轻,透着些得意。
“是,您做到了。”宋玉瑶也明白他的得意。彻底平定准噶尔,康熙在位时,都没能做到,他却做到了,确实是该得意的。
“瑶儿,谢谢你!”胤禛看着宋玉瑶的眼神很是温柔。
“瑞儿也是您的儿子,您培养出来的儿子。”宋玉瑶的眼神同样很温柔。
胤禛没再说什么,只是心里却知道,若非瑶儿,他应该是不会有朝朝、长岁、瑞儿这样的三个好孩子的。
胤禛对宋玉瑶更好了。
宋玉瑶也感觉到了这一点,也不觉得奇怪,母以子贵、子以母贵,这向来都是相辅相成的。即使到了后世,这样的事其实也不算罕见,人类可能就是有爱屋及乌的习惯。
战事胜利了,但瑞儿暂时并没回来,他还要再在那里处理战后安抚民心的事,也要防止准噶尔的残余势力再反复。
不过,大局已经定了,剩下的就是水磨工夫了,宋玉瑶还算放心。
第168章
当皇后的日子过得说快也快,说慢也慢。如果把皇后比作一项工作的话,当熟悉了它的工作内容之后,这项工作就变得按部就班了。
在不知不觉中,雍正十二年已经来了。
这些年胤禛的后宫里并没再进新人,一直是当年潜邸的那些老人们。一个个都年纪大了,除了张氏也都有孩子傍身,除了为了孩子偶尔争点高低,争宠确实是争不起来了。
本来还有个乌雅氏蹦跶蹦跶,偶尔闹点小幺蛾子,不过等太后去世,这位谦妃也就老实了,后宫没什么大波澜。
要说要争什么,那现在也就是有阿哥的这三个女人为着儿子还能争一争。
钮钴禄氏的大儿子弘历和二儿子弘晖,是和宋玉瑶的长岁和瑞儿争胤禛的宠爱和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