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一叶书库>别青山 > 130140(第16页)

130140(第16页)

在众人的督促下,个把月的时间,程荀身体好转了些,原本苍白的面容也总算有了几分血色。

许是看着程荀不再是风一吹就倒了的病态模样,某天夜里,崔夫人找到程荀的书房,终于问出口:“阿荀,你要在紘城呆到何时呢?”

对此,程荀心中早有答案。

“义母。”她关切地反问,“您可是准备回京城了?”

崔媛原本赶来紘城,只是放心不下程荀与晏决明。纵是有书信往来,她也决意亲自来看看二人的安危,问清这段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可除此以外,她留在此处,不过是徒增风险。

而今孟家几口人,孟忻留在京中,孟绍文被送去江南避风头,崔媛与程荀远在紘城,晏决明还在前线拼杀。

正值多事之秋,一家人却天南地北地散着,崔媛心中实在难安。

晏决明仍在前线抗敌,既为家为国,也为将来给自己洗清冤屈,他退不了,也不能退。

可程荀,当真不能随她回京吗?

“阿荀,紘城恐怕也不安全,随我一同回去吧。”崔夫人拉住程荀的手,眼中满是担忧。

程荀摇摇头,轻声道:“义母,我不能走。”

“是因为这些吗?”崔媛扫了眼铺了满桌的书信与账本,“你不放心交予别人?”

她想到一路从金佛寺拉来,而今还存放在库房中的那几箱物件,沉默片刻,只道:“也不全是。”

崔媛有些急了,却听她说:“义母,外头都叫晏决明的队伍‘程家军’。”

崔媛不由一愣。她只知晏决明自己暗中领了支队伍,却不知外头居然如此称呼。

不过很快她便反应过来,“晏决明”这个名字不便用,他应是用了从前那个名字。

程六出。

她嘴唇翕张,呼吸一滞,忽而明白此前程荀说的,被晏淮逐出家门,“于他而言,许是件好事”的意思。

程荀没注意到她的愣神,继续说道:

“这‘程家军’的程字,也有我的一半呢。”

“所以,我不能走。”

“通敌叛国”,蓄养私兵,无论哪一条,都够他们上刑场了。

可从她提出用商号筹措粮草的那一刻,从她穿越荒原大漠寻找他下落的那一刻,她就已做好了准备。

她与晏决明,既要真相大白于天下、洗清无妄的罪名,也要驱逐瓦剌、边关太平。

这是远比性命安危更重要的事。

更何况,神隐骑与亲卫们尚在前方拼杀,她已是偏安一隅,总要尽些绵薄之力。不然,她当日在神隐骑将士前摆的姿态、“耍”的威风,不就成了个笑话?

“义母,我不能走。”她说得温言细语,姿态却坚定。

“若您要回京城,我便让亲卫护送您回去。不过腊月天,路上难免舟车劳顿,或是先去平阳住一住。那边局势太平些,待来年开春再走,倒也方便。”

程荀思忖着,将压在心里许久的想法一并和盘托出。

“还有一事,此前担心信里三言两语说不清,便一直未来得及说……”

她站起身,走到崔夫人身前,屈腿跪下。

“女儿恳请义父义母,将我移出孟家族谱。”

崔夫人愕然,当即站起身,将她扯了起来。

“你这是何意!”崔夫人又气又急,一时间眼前发黑。

程荀却死死跪在地上,冷静道:“义母,若他日事情败露,我与晏决明必是死罪。您已外嫁,晏决明的罪过未必能影响您,我却不然。”

她抬起头,一双湿润的眼睛望着崔夫人,满是感念与孺慕。

“义父义母之恩,阿荀此生无以为报。”程荀俯身,深深拜倒。

她这辈子跪过许多人,或忍辱负重、或虚以为蛇。可真正发自真心的,只有那寥寥六个人。

他们予她性命、予她童稚、予她自由。

程荀眨眨眼,一滴泪落在冰凉的石砖上。

她有三位母亲、三位父亲,她何其幸运。

第137章独钓翁(二更)

腊八日,紘城外。

连月风雪后,今日难得晴朗。天上只见一轮朦胧的金光,照在一望无际的荒原之上,映出刺眼的雪光。

今日是崔夫人启程离开紘城的日子。

那晚面对程荀的恳求,崔夫人哭了半晌,终于沉默着点了头。当夜,她在程荀早已准备好的书信上添了几句,次日便派人送往京城。

而在程荀的软磨硬泡下,崔夫人也同意启程去往更安全的平阳,在那稍住些日子,待来年开春就回京城。

至于来年开春时,程荀与晏决明的去向,二人都默契地避开了。

在程荀的催促下,崔夫人有一日每一日地收拾着行李。离开的日子一拖再拖,直到今天,二人才终于走出了紘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