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教学楼顶层,看着夕阳下的校园,心里终于踏实了些。
可就在我准备关掉系统时,一道新的提示弹了出来:
【检测到潜在威胁:赵启铭正在策划新一轮反击】
我皱起眉头,迅调出相关信息。
果然,他已经开始联系一些边缘团体,试图拉拢更多势力对抗我们。
“看来,战斗还没有结束。”我低声说。
我必须加快步伐,在他行动之前,储备足够的能量。
夜色渐深,我握紧手机,心中已有决定。
“下一个目标……是谁呢?”
---
第二天清晨,我在晨读课前走进教室,目光扫过座位上的同学。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落在李明的课本上,他的笔尖在纸上画着凌乱的线条,眼神却有些涣散。
我认得那副神情——那种被难题困住、想逃却又无处可逃的模样。
他是高二()班的学生,成绩中等偏下,物理尤其差。上周小测验只考了四十几分,老师讲评试卷时,他始终低头不语,连错题都没改。
我想起昨晚系统的提示:“帮助他人解决困境,完成目标,将获得相应能量奖励。”
眼下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从学业入手。
我走过去,在他旁边坐下,“李明,最近物理是不是有点吃力?”
他愣了一下,随即点点头,声音很轻,“嗯,听不懂。”
“哪部分?”我翻开他的练习册,看到满页的红叉,几乎每道题都错了。
“运动学那一章。”他叹了口气,“概念太抽象了,老师讲的时候我都懂,自己做题就完全不会。”
我闭上眼,启动系统。
眼前浮现半透明虚拟屏幕,李明的信息随之展开:
>【学生d】:物理基础薄弱,逻辑思维混乱,解题思路单一,缺乏归纳总结能力。建议:梳理知识点,建立模型意识,强化训练解题技巧。
我睁开眼,他已经合上了练习册,像是怕我看清那些错误。
“别急。”我笑了笑,“我可以帮你。”
他抬头看我,眼里闪过一丝迟疑,“你不是挺忙的吗?”
“现在开始也不晚。”我说,“如果你愿意,我们可以一起试试。”
他沉默了几秒,最终点了点头。
---
从那天起,我每天放学后都会和李明约在图书馆学习。
一开始他很拘谨,总是低着头翻书,不敢主动提问。我就先带他回顾课本里的基本公式,再用生活中的例子帮他理解。
“比如说自由落体。”我指着窗外的树叶,“它从树上掉下来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匀加运动。”
他听得认真了些,眼神不再飘忽不定。
“那如果是在斜面上呢?”我继续问。
他想了想,试着开口:“应该是加度变小了?因为有摩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