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勇虽不是富贵之家,但也想竭力为花吉团准备三金。
于是他拉了饭馆伙计们一块儿去金店逛,想要买些漂亮的首饰。
柳金枝得知柳霄也跟着去了,赶忙叫傅霁景去金店帮忙看顾。
毕竟是一生就一次的成亲仪式,总不能听柳霄的,买太丑的首饰。
尔后又是规整租来的新房,预备婚服,等到了定好的吉时,已经是二九天。
这是最冷的一天,王忠勇身穿绿色九品官服,戴簪花幞头,以此象征“新郎官”身份,骑着潘琅寰借出来的马,吃过上马饺子后,就从租来的新房起步去接新娘。
花吉团无父无母,但因为柳金枝对她的恩情如同再造,于是选择从柳金枝家中出嫁。
她穿着青绿礼服,头戴凤冠,身披霞帔,红色大袖长裙显得人无比庄重、森严。
柳金枝整理了下她头上的红纱,问:“紧张吗?”
花吉团点了点头。
柳金枝握住她发抖的手,笑道:“现在手抖成这样,待会儿喝合卺酒的时候,可不得把酒水洒出来?”
花吉团脸都烧成了红虾一样,讷讷地说:“东家,你可别打趣我。”
柳金枝哈哈笑。
正此时,月牙穿着喜庆的红衣裳,小短腿噔噔噔的从外面跑进来,通报道:“来了来了,王哥哥骑着马过来了。”
花吉团更紧张了。
柳金枝与阿芹对视一眼,笑着把花吉团扶起来。
“新郎官到了,走吧。”
一行人缓缓走出门槛。
花吉团红纱遮面,却掩盖不住姣好颜色,纤纤素手上涂了丹蔻,越发衬得手掌白皙漂亮。
王忠勇就骑马等在门口。
眼见着花吉团从门内缓缓走出来,他紧张到想下马去接,但被杜卫一把拦住。
“不成不成,新郎官这时候不能下来,否则不吉利。”
这话才把王忠勇劝住了,但视线也是一个路跟着花吉团,亲眼瞧着她上了大红色喜轿,笑道:“接到新娘子啦!回程拜堂!”
杜卫立即敲响锣鼓,林勤点燃鞭炮,李二田装了一篮子糖果,沿街丢撒,惹得众多孩子来抢,有抢到的,就说一句吉祥话。
于是众人灌了一耳朵的“早生贵子”、“百年好合”、“长长久久”。
王忠勇笑得合不拢嘴。
在这个繁华的汴京城里,他和花吉团都是在平凡不过的百姓。
他没有多少钱,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了花吉团一个最好的婚礼。
到了新宅,这是王忠勇精挑细选出来的,此时里面贴满了喜字,大堂里摆满了瓜果、膳食。
按照宋朝习俗,桌面必须要摆三硬菜,如整只白水煮熟的猪,象征圆满。十四条的鱼,取“十五减一”的吉数,还有风干兔,再配上黄酒、素羹。
这些堂内也是应有尽有。
柳金枝等人把花吉团从轿子里扶出来,用红绸牵着,引到大堂。
在哪儿,傅霁景作为证婚人,正端着一碗饺子等着。
这就是“下马饺子”,要新人互喂,象征共担生活。
王忠勇夹起一只,放在嘴边小心吹了吹,然后递给花吉团。
花吉团红着脸吃过,自己也夹了一只,抬手喂给王忠勇。
傅霁景温声道:“祝二位长久圆满,永不分离。礼成,请送入后房。”
话音落下,一群人高高兴兴围拢住王忠勇。
“来,忠勇,喝!”
“忠勇,从今以后你就是有媳妇儿疼的人啦,可得待人家好点儿!”
“哪儿用得着你交代?人家忠勇待花吉团好着呢,要星星不给月亮。”
大家又笑开了。
王忠勇脸热烘烘的,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好一杯杯灌酒,道:“我敬你们一杯,来,喝。”
傅霁景是王忠勇特意请来的主婚人,此时也捏着酒杯上前,与王忠勇祝贺了一句,又道:“我另有成婚贺礼送给新人,还请看看外面。”
一行人不解,走到街道上,却发现此处不知何时摆满了焰火。
奴仆们站在焰火旁边,手中拿着火引子。
傅霁景对杏安点点头,杏安高声道:“放!”
引线被点燃,刹那间轰轰轰几十、几百声,好似地震了一般,半昏暗的天空中刹那间同时出现几百朵形状、颜色不同的焰火。
五颜六色的色彩照亮了人们的脸和眸子,让繁华的汴京城变得更加热闹、喧哗。
众人与百姓们看得都惊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