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一叶书库>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 > 五 山西省阳泉市(第1页)

五 山西省阳泉市(第1页)

阳泉:晋东门户的历史与现代交响

阳泉,这座位于山西省东部的城市,它北与忻州市接壤,东隔太行山与河北省石家庄市相望,南与晋中市毗连,西接太原市,处在黄土高原东缘、太行山中段西麓,总面积平方公里,是山西的“东大门”,自古就有“燕赵秦蜀往来之道”“晋冀门户”“三晋要冲”的美誉。现辖区(城区、矿区、郊区)、县(平定县、盂县)。

一、县区风貌

(一)平定县

平定县面积约平方公里,宛如一片展翅的飞鸟,栖息在阳泉南部。这里历史文化悠久,早在西汉初,就置上艾县,县治在如今的平定县新城村。漫步在平定县城,仿佛穿越时空,触摸到历史的脉络。冠山镇作为县城驻地,热闹繁华又不失古韵。街道上,传统的明清建筑与现代高楼相互映衬,诉说着时代的变迁。冶西镇隐匿于山林之间,生态环境优美,矿产资源丰富,矿业与自然风光和谐共生。锁簧镇像一条蜿蜒的巨龙盘踞,工业与农业齐头并进,镇内的企业厂房林立,田野里庄稼茁壮成长。张庄镇农产品丰富多样,特色农业蓬勃展。东回镇好似一片宁静的港湾,以农业和生态旅游为主,每到春季,漫山遍野的油菜花金黄灿烂,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柏井镇如一座历史的宝库,古驿站、古庙宇众多,承载着古代交通和文化交流的记忆。娘子关镇犹如一位婀娜的少女,依偎在山水怀抱,因唐太宗妹妹平阳公主曾率娘子军在此设防驻守而得名,这里有“天下第九关”娘子关,山水相依,景色迷人,关隘文化源远流长。巨城镇恰似一条奔腾的河流,充满生机与活力,工业展迅,矿产资源开有序。石门口乡和岔口乡如同两位朴实的农民,扎根土地,以农业生产为主,山间梯田层层叠叠,勾勒出美丽的田园风光。

(二)盂县

盂县面积约平方公里,仿若一只卧虎,雄踞阳泉北部。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唐虞夏商时,境域相传为古冀州之地。秀水镇是盂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秀水河穿镇而过,河水清澈见底,两岸绿树成荫,现代化的建筑与自然风光相得益彰。孙家庄镇,工业展态势良好,矿产资源的开利用推动着经济的腾飞。路家村镇犹如一座历史的丰碑,古村落、古建筑保存完好,漫步其中,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南娄镇恰似一片希望的田野,农业与工业协同展,农产品加工产业蒸蒸日上。牛村镇仿若一头勤劳的耕牛,默默耕耘,煤炭产业是其经济支柱,同时也在积极探索产业转型之路。苌池镇好似一条宁静的溪流,生态环境优越,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逐渐兴起。上社镇犹如一个热闹的集市,商业繁荣,交通便利,是周边地区的物资集散地。西烟镇仿若一片金色的麦浪,农业生产达,优质的农产品远销各地。仙人乡、北下庄乡、梁家寨乡、西潘乡、东粱乡如同五颗散落的珍珠,分布在盂县的各个角落,它们以农业和生态资源为依托,展特色种养殖和生态旅游,保留着原汁原味的乡村风貌。

二、历史的脉络

阳泉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中期,从平定西北枣烟(今阳泉市郊区枣园村)、大梁丁等地出土文物考证,那时便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到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在平定县、盂县一带的活动更为频繁,南兴道遗址、宁艾遗址、土塔遗址、西潘石斧出土点等诉说着远古的故事。

春秋时,今盂县地有仇犹国。后来,这片土地历经朝代更迭,归属不断变化。秦庄襄王三年,秦将蒙骜“攻赵榆次、新城、狼孟,取三十七城”,阳泉市域归秦国,秦代时属太原郡。西汉初,置上艾县,县治在今平定县新城村,属并州太原郡。东汉时,上艾县属冀州常山国。西晋时,属并州乐平郡。此后,又历属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和北魏等国。北魏道武帝登国元年,上艾县改名石艾县;太平真君九年被废;孝明帝孝昌六年,复置石艾县,属并州乐平郡,后又历属东魏、北齐、北周。

隋初,废乐平郡,属太原郡。开皇十六年置原仇县,故治在今盂县城,原仇县和上艾县同属辽州;大业二年,原仇县改名盂县,废辽州,归并州太原郡。唐武德三年,置受州,领盂县、受阳县,故治在今盂县城;贞观八年,废受州,石艾县和盂县属并州;天宝元年,改石艾县为广阳县。五代时,广阳县和盂县先后属后唐、后晋、后汉、北汉。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以镇州广阳寨建平定军,属镇州;太平兴国四年,灭北汉,改广阳县为平定县,属平定军。元丰年间,置太原府,属河东路。金代大定二年,平定县改为平定州,平定县为其属县;兴定年间,盂县升为盂州。元代,平定州、盂州属太原路;大德九年,太原路改冀宁路。明代洪武二年,盂州降为县,平定州和盂县属山西太原府。清代雍正二年,平定州升直隶州,属省辖,领寿阳、盂县、乐平三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民国元年,改平定州为平定县,属冀宁道;民国十六年,废冀宁道,平定县、盂县直属山西省。年月日,谷雄一、赫光等在平定县领导平定起义,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军。年,日军相继侵占平定县和盂县。o年月,百团大战爆,阳泉狮脑山是百团大战第一阶段的主战场之一。年,山西省政府设第二行政督察区,机构驻阳泉镇,辖平定县、盂县等县。年月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阳泉市,管辖平定县的一部分和阳泉镇,阳泉成为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建的第一座人民城市。年月,阳泉市改称阳泉工矿区。年,恢复阳泉市建置。年,阳泉市划归榆次专区,撤销平定县、盂县、昔阳县建置并归入阳泉市,称阳泉市郊区。-年,平定县、盂县、昔阳县恢复建置并划入晋中专区;阳泉市归山西省直辖。年月日,实行市管县,阳泉市辖平定县、盂县、城区、郊区、矿区。

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阳泉这片土地见证了无数的战争与和平、繁荣与沧桑,中原文化与边塞文化在这里交融,形成了独特而多元的文化底蕴。

三、历史人物的光辉

(一)程婴

春秋时期,晋国生内乱,赵氏家族遭难。程婴,这位忠义之士,舍生取义,将赵氏孤儿藏于盂山(今藏山),使其免遭杀害。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保护了赵氏血脉,为后来位列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保存了希望。程婴的忠义之举,不仅成为一段千古佳话,更成为阳泉忠义文化的核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阳泉人坚守正义、忠诚勇敢。

(二)吕思诚

元代中书左丞吕思诚,自幼苦读经书,凭借着自身的才华和努力考取进士。他一生历任侍御史、湖广参史,直至国子监翰林学士,在政治和文化领域都有着卓越的贡献。他为官清廉,公正严明,敢于直言进谏,为国家的稳定和展出谋划策。在文化上,他推动了教育的展,培养了众多人才,对阳泉的文化传承和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张三谟

明末名臣张三谟,字纬典,号日葵,又自号素位居士,山西太原府平定州(今阳泉市平定县)人。明天启二年壬戌科进士,历任御史、光禄寺丞、大理寺丞署、少卿、顺天府尹、大理寺卿等职。张三谟为人正直,刚正不阿,常常直言指点朝政。他多次被贬官降级,但始终忠心不已。崇祯十五年被罢官回原籍。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陷北京,明王朝灭亡。在家闲居的张三谟终因忧虑国事抑郁成疾去世,终年六十五岁。他的爱国情怀和正直品格,为后人所敬仰。

(四)石评梅

近现代文坛名流石评梅,是阳泉的骄傲。她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思考,以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笔触,展现了女性的独立和坚强。石评梅与高君宇的爱情故事,更是成为一段传奇,他们的书信往来,记录了那个时代青年的理想与追求、爱情与痛苦。石评梅的文学成就和精神品质,对阳泉的文化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赵亨德

抗日英雄赵亨德,山西平定人。他岁进入新民小学读书,年考入寿阳中学读书。年o月,赵亨德参加了八路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通讯员、班长、排长、副连长、军分区侦察参谋、营长、侦察队长、团参谋长等职。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参加大小战斗o余次,次身负重伤。他带领战士们冲杀在日伪控制的正太铁路线上,多次炸毁敌人军车、击毙日伪军、活捉俘虏,使敌人闻风丧胆,先后获得团一等奖、团级通令嘉奖、太行区侦察一等英雄、太行军区通令嘉奖等荣誉。解放战争时期,他参加了榆次长宁、太谷阳邑、平定锁簧等大小战斗oo余次。年月日,在正太战役即将解放平定的南碧石战斗中,赵亨德光荣牺牲,年仅岁。他的英勇事迹和爱国精神,激励着阳泉人民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而不懈奋斗。

这些历史人物,在阳泉的历史天空中闪耀着光芒,他们的故事和精神,成为阳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四、不可错过的胜景

(一)娘子关

娘子关原名苇泽关,因唐太宗的妹妹平阳公主曾率娘子军在此设防驻守而得名,是长城上的着名关隘,有“天下第九关”之称。这里山水相依,景色秀丽,既有雄伟壮观的关城,又有清澈见底的泉水。绵河奔腾而过,瀑布飞泻而下,形成了独特的水乡风光。登上关城,俯瞰四周,山峦起伏,长城蜿蜒,仿佛能看到当年娘子军英勇抗敌的身影。关城内保存着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古色古香,韵味十足。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历史的厚重,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二)藏山旅游景区

藏山原名盂山,因春秋时期晋国义士程婴在此藏育落难的赵氏孤儿而易名。这里山清水秀,风景绮丽,是“三晋历史文化第一名山”。景区内有藏山祠、育孤园、报恩祠等景点,每一处都承载着赵氏孤儿的传奇故事。藏山祠是为纪念程婴、公孙杵臼等义士而建,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庄严肃穆。育孤园展示了程婴抚养赵氏孤儿的艰辛历程,让人感受到忠义的力量。报恩祠则表达了赵氏后人对程婴等人的感恩之情。漫步在藏山,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充满忠义与热血的时代。

(三)固关长城

固关长城与着名的娘子关、旧关共成鼎足之势,为历代军事要塞。它比八达岭长城早o年建成,是中山国古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固关长城依山而建,地势险要,城墙高大厚实,敌楼、烽火台等防御设施保存完好。站在长城上,极目远眺,山峦连绵,长城在崇山峻岭中蜿蜒盘旋,气势恢宏。这里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每一处景色都能成为一幅美丽的画卷。

(四)冠山书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