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像一个失去了支撑的布娃娃一样,软绵绵地靠在顾沉舟那坚实的胸膛上,仿佛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一丝温暖和安全感。她紧闭着双眼,静静地聆听着他那沉稳而有力的心跳声,那声音就像是一宁静的摇篮曲,让她那混乱如麻的思绪,开始艰难地重新凝聚起来。
顾沉舟的话语在她的耳边回响:“不能被击垮。”这简单的四个字,却如同晨钟暮鼓一般,重重地敲在她的心上。是的,她不能被击垮,她不能让那些恶意得逞,她要坚强起来,重新面对生活的挑战。
那些恶意的揣测和贬低,像黏腻的油污泼在身上,令人作呕,却也更清晰地映照出某些现实------这条路注定不会平坦。星辰音乐制作公司递来的橄榄枝,在耀眼的光环之下,必然也缠绕着荆棘。那些评论里尖酸刻薄的话语,某种程度上,提前撕开了娱乐圈名利场可能存在的残酷一角:挑剔的眼光、无端的猜忌、恶意的中伤、无处不在的审视这些,或许就是未来必须直面的常态。
而沉舟的担忧,沉甸甸地压在她的心头,此刻不再是阻碍,而是另一面必须看清的镜子。学业,那座她攀登了多年、构筑音乐理解力与深度的基石,一旦在密集的行程中松动甚至崩塌,她的音乐生命是否真能如想象中那样节节攀升?会不会最终变成无源之水,在短暂的绚烂后迅枯竭?还有她和沉舟那晚他眼底深藏的忧虑,此刻在她脑中异常清晰。当聚光灯追逐,当行程表排满,当疲惫成为常态,他们之间那份纯粹而温暖的感情,是否真的能扛得住时间和压力的双重消磨?她想起母亲当年在家庭和音乐理想间的挣扎与最终无奈的妥协,那份沉重的叹息仿佛穿越时空,再次回荡在她耳边。
机会与风险,梦想与现实,个人追求与情感维系无数个念头,无数种可能,无数份重量,在她脑海里激烈地碰撞、拉扯,出令人眩晕的轰鸣。那张薄薄的名片,此刻在她感知中重逾千斤,冰冷而滚烫,像一块烧红的烙铁,也像一块通往未知海域的船票。
她需要喘息,需要跳脱出这个被情绪和争执塞满的空间,需要一点冰冷的空气来冷却滚烫的思绪。苏星晚轻轻从顾沉舟的怀抱中退开一点距离,抬起依旧泛红但眼神已不再涣散的眼眸。
"沉舟,"她的声音还有些沙哑,却带着一种经历风暴后的奇异平静,"我想出去走走。就一会儿,透透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顾沉舟深深地凝视着她,没有立刻追问,也没有劝阻。他能看到她眼底那片狼藉战场后的废墟,也能看到废墟之上重新燃起的、带着痛楚却更加清晰的意志。他点了点头,只简单地说:"好。外面冷,穿上外套,我陪你。"
夜色更深,雨不知何时停了,留下湿漉漉的街道和清冽的空气。他们并肩走在酒店附近一条相对安静的林荫道上。高大的梧桐树在路灯下投下斑驳陆离的影子,潮湿的落叶踩在脚下出细微的沙沙声。冰冷的夜风拂过脸颊,带着植物和泥土的气息,像一只无形的手,轻柔地梳理着苏星晚纷乱如麻的思绪。
她沉默地走着,顾沉舟也默契地保持着安静,只是手臂始终虚虚地环在她的身侧,保持着一种无声的守护距离。城市的喧嚣被树木过滤,只剩下一种模糊的背景音。在这份带着凉意的宁静中,苏星晚混乱的脑海似乎也慢慢沉淀下来。
她开始尝试剥离那些喧嚣的噪音------无论是网络上恶毒的箭矢,还是内心深处恐惧的低语,还有顾沉舟那份沉甸甸的忧虑------去触摸那个最核心的问题:音乐,对于她苏星晚,究竟意味着什么?
仅仅是功成名就的阶梯吗?仅仅是为了证明自己,为了堵住悠悠众口?不,不是的。记忆的闸门被这寂静的夜悄然推开。
她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小小的、光线有些昏暗的琴房。午后慵懒的阳光透过老旧的纱窗,在磨得亮的深棕色钢琴漆面上投下细碎的光斑,空气里浮动着微尘。小小的她,脚还够不着踏板,只能坐在高高的琴凳上,努力挺直小小的脊背。母亲坐在旁边的小凳子上,面容温婉,眼神却带着一种苏星晚当时无法理解的、沉淀下来的光芒。母亲的手覆在她的小手上,引导着她的手指去触碰那光滑冰凉的黑白琴键。
"晚晚,听,"母亲的声音很轻,带着一种奇异的魔力,像在讲述一个秘密,"这个音,像不像清晨草尖上第一颗露珠滴落的声音?"指尖按下,一个清亮的单音在小小的空间里漾开。
"那这个呢?"母亲又按下一个稍低的音,"像不像森林里,小熊踩着厚厚的落叶,慢慢走回家的脚步声?"
接着,母亲的手带着她的小手,在琴键上划出一串连贯的音符。"晚晚,感觉到了吗?这不是在按按钮,是在说话。用你的心,去告诉这些琴键,你看到了什么?是窗外飞过去的那只小麻雀?还是昨天故事书里那个迷路的小公主?音乐啊,是心长出的翅膀。"
母亲的手温暖而稳定,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引导。她很少严厉地要求指法多么标准,度多么精准,她更在意的是:"晚晚,你弹这个乐句的时候,心里是什么颜色?是暖暖的黄色,还是有点忧郁的蓝色?"她会闭上眼睛,仔细倾听,然后温柔地说:"妈妈好像听到了小公主在哭?那我们试试,让下一个音像一缕阳光照进来,暖暖地安慰她,好不好?"
那时,音乐对苏星晚而言,就是母亲温柔的声音,是琴房里浮动的金色尘埃,是黑白琴键上变幻出的奇妙童话世界。每一次触碰,都是一次心灵的探险,一次情感的释放。快乐时,指尖会跳跃出轻快的小溪;委屈时,琴键会流淌出安抚的低语。音乐是她和世界对话的秘密语言,是她内心最真实情感的容器。成功与掌声,在那个小小的琴房里,遥远得如同另一个星球的故事。
后来,母亲因病不得不彻底放下了钢琴。那架承载了无数童话和低语的旧钢琴被蒙上了厚厚的绒布,像一个沉睡的巨人。琴房里的光,似乎也随着母亲的叹息一起黯淡了下去。但母亲眼中那份对音乐深沉却无奈的爱,却像一颗种子,深深地埋进了苏星晚的心底。她开始更加刻苦地练习,带着一种近乎悲壮的决心。她想要弹得更好,好到能出更亮、更远的光芒,好到能连带着母亲那份被生活尘封的梦想,一起照亮。这份责任感和对母亲的爱,渐渐融入了她对音乐的理解,成为她生命乐章中一个沉重而温暖的低音部。
再后来,她考入了顶尖的音乐学院,遇到了更广阔的天地,也遇到了顾沉舟。音乐的维度在她眼前不断延展。它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宣泄,更是人类共同精神的载体。《命运回旋》中那与命运搏斗的嘶吼,《银夜即景》里那朦胧流转的光影,《风暴叙事曲》里奔涌的激情与不屈每一次深入研习,都像打开一扇通往伟大灵魂的门。她开始渴望,渴望自己的指尖也能流淌出具有这种力量的作品,渴望自己的音乐能真正抵达人心,引共鸣,哪怕只是激起一小圈涟漪。这份渴望,不再是童年单纯的诉说,也不再是背负母亲梦想的沉重,而是逐渐升华为一种更纯粹的、想要通过音乐本身去表达、去连接、去创造价值的使命感。
如今,星辰音乐制作公司的邀请,像一道强光,骤然照亮了一条看似能将这份使命感更快、更广地传播出去的道路。它许诺舞台、灯光、掌声,许诺让她的声音被更多人听到。这诱惑力是致命的。但这条捷径的代价是什么?会不会在追逐聚光灯的过程中,迷失了最初在琴房里用音符讲述童话的那份纯粹?会不会在商业的包装和市场的需求下,渐渐模糊了自己内心真正想要表达的声音?会不会因为疲于奔命,而失去了那份在音乐中沉浸、思考、慢慢生长的空间和时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还有沉舟苏星晚悄悄侧过头,看着身旁沉默陪伴的身影。路灯昏黄的光线勾勒出他清晰的下颌线,他微微蹙着眉,眼神望着前方湿漉漉的地面,似乎在思考着什么。他担忧学业,担忧他们的感情,本质上,担忧的都是她这个人本身是否能在这样的高运转中保持完整和幸福。他的爱,是希望她好,是希望她的梦想能以一种健康、可持续的方式实现。这份爱,是她此刻在寒夜中行走时,身边最坚实的堡垒。若因为追逐远方而弄丢了身边这触手可及的温暖港湾,那音乐的旅程,是否还能称之为圆满?
无数个问题,无数种可能,像无数条岔路在她眼前延伸,每一条都迷雾重重。没有哪一条是绝对的光明坦途,也没有哪一条是注定的万丈深渊。星辰的邀请,是机遇,也是考验;是加器,也可能是磨蚀剂。它迫使她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提前思考那些或许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想清楚的问题:关于艺术与商业的平衡,关于个人成长的度与根基,关于爱情与事业的共生
夜风吹过,带着更深的寒意,卷起几片湿透的落叶。苏星晚下意识地裹紧了外套。顾沉舟察觉到她的动作,自然地伸出手,将她微凉的手紧紧包裹在自己温热的掌心。
"冷吗?"他低声问。
掌心的温度顺着指尖一直蔓延到心底。苏星晚摇摇头,又轻轻点了点头。冷的是身体,暖的是心。她回握住他的手,力道不大,却带着一种无声的依赖和感激。
"沉舟,"她终于开口,声音在清冽的空气里显得格外清晰,"谢谢你。谢谢你刚才拉住我。"她指的是那些将她几乎击垮的恶评。
顾沉舟紧了紧握着她的手,没有说什么,只是用眼神示意她继续。
"那些话很毒,很脏。"苏星晚的语调很平静,像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但你说得对,它们除了证明我可能碍了某些人的眼,证明不了任何东西。我的音乐价值,不需要键盘侠来审判。"她顿了顿,目光投向远处被霓虹染成暗紫色的夜空,"但它们也像一面镜子,提前让我看到了一点这条路可能有的样子。光鲜亮丽下面的东西。"
顾沉舟静静地听着,感受到她话语里那份被痛苦淬炼过的冷静。
"星辰的邀请"苏星晚的声音低沉下去,带着思索的凝重,"它太诱人了,沉舟。就像一个包装得无比精美的礼物盒子,我真的很想立刻、马上就把它打开。但"她停下脚步,转过身,面对着他,路灯的光在她眼底映出两簇跳动的微光,"但我也真的害怕。害怕盒子打开,里面的东西会吞噬掉现在的我------那个还需要在图书馆啃大部头乐理书、还需要教授敲打指法的我,那个想和你一起在周末无所事事看场电影、或者只是安静听一张新唱片的我。"
她的话语坦诚而脆弱,将内心的挣扎毫无保留地摊开在他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