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护士?”
她看见我,立刻停止了交谈,脸上带着歉意:“陈女士,我只是把观察到的情况如实上报。”
周围的医生护士都向我投来审视的目光。
“我没有责怪你的意思。”我从牙缝里挤出这句话。
“我知道你很难接受。”她叹了口气,“但作为医护人员,我不能隐瞒任何可能影响手术的风险。”
她的话让我听起来像个无理取闹的家属。
但我明明什么埋怨的话都没说。
周遭开始议论纷纷。
“唉,家属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不能不尊重科学啊。”
“张静这孩子真是负责,幸亏她发现了问题。”
当天下午,医院内网的公告栏上,出现了一篇“爱心倡议”。
标题是:《为生命奔跑,天使在身边》。
倡议书匿名发布,但字里行间都在颂扬张静。
“她放弃了休息时间,为贫困的白血病患儿四处奔走。”
“她用自己微薄的工资,为患儿买来营养品。”
“她敢于直言,对病患高度负责,从不因家属情绪而隐瞒病情。”
“只可惜,总有人被私心蒙蔽,无法理解这份纯粹的善意,甚至对这位好护士恶语相向。”
这篇倡议很快在医护人员中传开。
评论区里全是对张静的褒奖。
“我们医院需要这样有责任心的年轻人!”
“这才是真正的白衣天使,为她点赞。”
“那个家属也太不懂事了,人家护士是为了她父亲好。”
我看着那些评论,虽然没有点出我的名字,但整个医院的人都知道,那个“被私心蒙蔽”的家属,就是我。
我成了那个“不识好歹”的恶人。
而张静,成了所有人眼中的南丁格尔。
我开始串联起所有的疑点。
为什么配型样本会在最后关头出现问题?
为什么张静总能在我最受打击后,精准地出现在医生面前“汇报情况”?
为什么这篇倡议书出现的时机如此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