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校后,三人径直前往办公室,恰逢孙教授刚结束机械一班课程。
看到三人,孙教授喜形于色:“项目进展如何?”他的目光随即聚焦在何裕柱身上。
张为民与梅军心有戚戚焉。
何裕柱展现出卓越的机械才能,令孙教授决心栽培他。
这次项目正是为他设定的小目标。
听罢两人耳语,孙教授目光愈温和。
……
孙教授听完张为民与梅军的汇报,目光透出一丝惊讶,重新注视何裕柱时,多了几分柔意。"柱子,听说你为轧钢厂设计了一套改造图纸?”
孙教授问。
何裕柱点头回应,随即从怀中掏出一份原版图纸递过去。
实际上,柱子虽向轧钢厂提交了一份副本,但最初的原稿仍由他自己保存。
这份原稿完整记录了他从构思到完成草稿的全部思考过程和步骤。
图纸上清晰呈现了他在设计时的思维轨迹,从中可以看出,这样的设计绝非他人可以模仿或伪造。
整个设计与改进的过程是一体的,无法造假。
何裕柱料到孙教授会仔细检查,所以始终妥善保管着这份原稿。
果然,孙教授看过后,目光愈赞赏。
他没想到,这样一个小项目竟然激了柱子如此大的潜力。
起初,孙教授认为凭借柱子目前的能力和经验,参与一些难度适中的任务已属挑战,但能坚持完成无疑有助于他的成长。
在那个年代,高级工程师不仅需要理论知识,更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
缺乏实际操作能力的人不可能晋升为高级工程师。
柱子具备天赋,这样的历练自然不可或缺。
然而,柱子交出的这份图纸远远出了预期。
可以说,在这次机床修复工作中,张为民和梅军只是起了辅助作用,但要知道,他们可是资深的五级工程师。
听罢孙教授的话,张为民和梅军毫无异议。
他们在轧钢厂全程见证了柱子的表现,只能用“钦佩”
来形容。
思索片刻后,孙教授拍拍柱子的肩膀,说道:“这次项目完成得相当出色,具体情况我会向学校汇报。
要不要休几天假?我可以批准给你。”
他的语气平和,宛如一位慈祥的导师。
站在一旁的张为民和梅军见状,不禁嘴角微扬。
作为业内领军人物,孙教授这般温和态度实属罕见,这或许是因为面对优秀学生时,每位老师都会情不自禁地表现出关怀。
一直以来,孙教授鲜少展现如此姿态,只因从未遇见过像柱子这样出类拔萃的学生。
如今,柱子也即将升入大四,但这个时代的大学并非修满四年就能毕业,还需满足论文要求及各项学业指标。
入学之初,所有同学便已知晓这一点。
即便到了大四,大家仍主要忙于撰写论文与提升专业技能。
然而,柱子的情况却截然不同。
他在学术研究上早已远同龄人,而在机械系的专业成绩更是遥遥领先,即便现在毕业也毫无问题。
加之最近完成了一项轧钢厂的小型项目,虽难度不高,但经验难得,孙教授自然愿意给予柱子假期。
听罢孙教授的提议,柱子却摇了摇头:“不必了,孙教授,我明天就能正常上课。
年轻人嘛,精力充沛得很。”
此话让孙教授更加满意,他从柱子身上感受到了蓬勃的朝气,不禁感慨道:“若我国青年皆如你这般,何愁国力不兴!”
傍晚时分,南锣鼓巷o号四合院。
柱子骑着自行车晃晃悠悠地来到院门口,自打去了轧钢厂,他已有段时间没回家了。
近来,接送孩子上下学的任务由何大清和陈娟轮换,谁有空谁就负责。
今天何裕柱回来前,在轧钢厂跟何大清打了声招呼,所以晚上去他那儿吃饭,顺便把雨水接回去。
路过前院时,何裕柱意外没见到三大爷。
但他听到中院传来的声音,皱眉下车推着自行车走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