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一叶书库>桃花流水杳然去 > 85 瓷裂四(第1页)

85 瓷裂四(第1页)

85瓷裂(四)

◎我们从前是不是都治错了?◎

“照晚?”

屋里刹那间安静下来,苏静蘅打量着齐老的神色,他稍稍出神,问,“照晚?哪个照晚?是那个人……”

宁知序的脸毫无血色,依靠着模糊的光影和声音面前撑着与人说话,他记得娘活着的时候几乎只来往于宁府和老宅之间。

她不见外人,爹也不会逼她与无关的人见面。

生活在洛城几年,对于洛地的百姓来说,无论是照晚还是赵婉,都是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人。

只有她刚进入宁府的那段日子,以及死去的时候,才在洛城掀起一段微小的波澜,过後像春风拂过水面,风停了,涟漪散去,这个人便彻底地从世上消失。

眼前之人自然没有见过娘。

娘活着的时候他们还远在京城,等他们退居宜村,她却已经死了。

“你娘还活着?”

宁知序摇头。

齐老身子颤颤,李老夫人上前扶住他,不解道:“老爷?”

“去,到我书房把架上那封信拿来。”

他对着老管家挥挥手,叫他快些去拿信。

三天前才送到的信,是旧友遗书。

与他同年入朝为官的冉良觅在去世前拖着重病的身子写下这一封信,要属下在他死後送出。

信里提到当年亭谷之战大昭军队全军覆没,一个月之後,一个名叫照晚的公主亲信携着孩子上门投奔。

冉良觅所守之地离亭谷最近,他非武官,早年便离京四处任职,与公主并无交集,但与年轻的景王见过几面,二人相谈甚欢,算半个师友的关系。

照晚拿着景王与公主的信物求救于他,望他看在故人面上救小公子一命。

冉良觅犹豫不决,那时皇位刚刚易主,亭谷受袭的谣言传到自己面前,让他对公主和景王的信任发生动摇。

传言公主为保全城百姓的安危不得不向南疆投降,开门迎敌,然而南疆军队京城之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满城尸首堆积如山,血流漂杵,从前的亭谷佳地俨然成为人间炼狱。

传言又提到公主叛国之举虽是仁心所致,却让亭谷百姓陷入刀山火海之中,实在是罪责深重,新皇上位,势必追责,他若牵连其中,必然要以同党之名被处置——

冉良觅想到老家等他的父母,还有陪在身边的妻儿,因自己无能,做不了高官,拿不了厚禄,身处偏远之地,让他们跟着受苦,从前再多的情谊都比不上他对身边人的歉疚,于是思虑再三,他没有收留照晚和那个刚出生没多久的孩子。

他给了他们一笔钱,让他们找一个安全的地方生活,不管是山里,水里还是天上,总之那个地方绝对不在他身边。

照晚走了,冉良觅觉得自己已经给够了情面。

果不其然,秦王登基第一年便对公主与景王一支做了清算,凡是与他们二人走得近的朝臣,最後都落了一个惨死的下场。

清算的风声吹到冉良觅耳边,他深深松了一口气,原先那一点点愧疚之感也荡然无存,只有劫後馀生的庆幸,和希望照晚莫要再出现在他眼前的期盼。

後来皇位几番改易,被幽禁的太子最终还是登基当了皇帝,为公主沉冤昭雪的消息传到冉良觅耳中,彼时他已经先齐闵一步告老还乡,妻子身体康健,儿孙陪伴在身边,最是天伦之乐,一切却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打断。

开始他还想欺骗自己,告诉自己他的选择没有错,可八月公主与景王的棺椁牵回京城,紧跟其後的四个棺椁前赫然有照晚的名字。

他知道那一具棺材里并无尸首,甚至,公主和景王的尸首或许也早已灰飞烟灭,如今为了安抚老太後才迁棺回京,实际不过是衣冠冢,那几人殒命南疆边境,尸身大概早已被毒虫吃了。

浩浩荡荡的队伍从他心上碾过,照晚没死,小公子也没死,公主和景王尚有子嗣在人间,他不知道那段时间亭谷城中到底发生了什麽,为什麽满城被屠,又为何有人能带孩子逃出去。

十几年前为了私情放弃照晚和小公子,十几年後他依旧为了私情选择放弃他们。

棺椁已然回到京城,那一年带着孩子离去的人却始终没有出现。

冉良觅内心挣扎过後,竟然希望他们两个早在当年与他分开之後便死在异乡,这般没有人再提当年他不念旧情之事,他依旧可以在老家颐养天年。

但信送到齐闵手上,证明最後并没有如他的意。

再恶毒的诅咒也没办法掩盖自己心中的恐惧,他活活将自己吓病了——也许也是因为愧疚,总之他夜夜不得安眠,一场风寒之後卧床不起,病榻缠绵之间,吊着最後一口气写下这封信,向旧友求救,望齐闵看在相识多年的情谊身上,将此事揭出去的同时,尽量保他家人一命。

齐闵没将信里的事告诉其他人,他也在犹豫着。

始终没有出现过的人,在旁人眼里已经死去的人,曾经活着如今却生死不明的人,他是否要将这件事上报皇上,让二十年前的风雪再次吹遍大昭各处土地。

最好的结果是照晚自己带着孩子赴京认亲,原谅与否,凭她的一张嘴便可以决定,否则将这没有凭据的消息告诉皇上和太後,掀起无畏的寻人风波,对从前见死不救的人做清算,不知要有多少无辜之人会牵连其中。

老管家将信拿回来,齐闵看了一眼,之後递给苏静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