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今年收成到底是受到了干旱的影响,外加虫子鸟雀的啄食,最终的数字只有去岁的六成,这还是耕种土地面积增长的接过,单按照平均産量,兴许还没到一半。
“已经算是不错了。”
宋锦将其他几个城邑的账册也摊开,因为耕种农具和技术的进步,现如今几地的粮食産出一般会远超过需要,哪怕是这种年份在缴纳过後还能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加上在农闲时候还会分派各种给予报酬的活计,只要肯花力气,哪怕冬日前没什麽存粮也能度过。
桑馀在一边也点点头,表示赞同。
南寻和姚文君两边调配除去的粮草多半是过往的积累,现如今府库重还有足够应急的数量。
南寻等人的队伍才到达最南边的城邑,姚文君那边已经交上手了,最新的登高器械对于靠山修建的城池有奇效,便于拆卸搬运的特性也让这些器械的机动性有了显着的提高。
闻仪有段时间没有仔细了解过工坊那边的改动,听闻此事倒是有了几分兴趣,翻出青苹等人送过来的内容,开始逐页翻看起来。
因为最开始是闻仪绘制的图册,现如今的样式也没有什麽改变,大概是青苹等人也将那些匠人的图样进行拆解绘制,最後汇总成图册。
金属冶炼的进步让某些机括也成了可能,细节处的零件连闻仪都有些瞧不明白,外面还加上了防拆解的组件。
将内部的齿轮和连接杆边缘卡入外壳,如果不知道准确的组装顺序,强行拆解会直接破坏零件,最终得到的只有些许金属或是木头材料。
每一批箭矢或者弩弓在隐秘处都刻有符号,能够根据内容追溯源头,在攻城时也能更轻松判定功劳。
姚文君在信件中说起这个也很是感慨,比拼排兵布阵偶尔还会有些精神紧绷,通过压制获取的胜利更让人觉得轻松愉悦。
加上携带着的医疗物资,甚至手下的兵卒都有些跃跃欲试,若不是姚文君压着早就按捺不住继续下一步动作了。
“怎麽看起来他们好像比我们更有干劲的样子。”闻仪摇头,然後将信件递给宋锦。
身边的人接过匣子,同样将一叠文书给了闻仪,让她赶紧先将这些处理了。事务厅中调走了几个跟着南寻,眼下几人要做的事情也多了不少。
最开始闻仪是想让桑馀跟着去的,毕竟他和南寻也算是熟悉,处理起事情默契也足。但在何玧的建议下还是派了几个学生跟着历练,外加几名事务厅中的从事。
拿这位老先生的话来说,“学宫过段时间又要忙碌起来了,桑馀走不开。”
闻仪能觉察到这些话背後的意味,但最终还是尊重了几人的选择,反正这也是实情,不少人在秋收之後已经踏上了来平邑的路。考核校验并不是轻松的事情,加上城中的账目还需要桑馀过目,此事也就这麽定了下来。
等再过些年头,不用她们解释什麽,这些隐藏着的顾虑也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消除,大概这也是姚文君所想的。
*
站在山头瞧着不远处的城墙,姚文君将手中最後一块干饼丢入口中,起身往兵卒暂时驻扎的地方走去。
“将军。”
分发食物的兵卒原本想要递过去一碗热汤,却被她拒绝了,只点头示意,然後往後面走去。
他们此次行动并没有引起这里人的主意,城中派遣出去的探子也只关注了主路上前行的队伍,并没有人发觉他们已经潜入了离城邑不远的地方。
见姚文君去查验那些器械,正在用饭食的兵卒们默默加快了动作,毕竟这次算是他们打败了同僚争取到的机会,可不能因为吃的太慢下次被同伴抢了机会。
是的,这次姚文君只带了极少的人,多半是武力耐力超过普通兵卒的,主打一个奇袭。如果能在今夜完成内部的突破,明日到达的主力部队便能接手整个城邑。毕竟这里算是三面环山,易守难攻,想要强行从城门突破还是极其困难的。
不过那些四面的山也为姚文君等人提供了能够观察的地点。
再回来的时候瞧见这边已经收拾好,姚文君点点头,开口是严肃的语气:
“先前定好的东西都记清楚了,行事小心些,若是有什麽意外立刻撤退,我们不是耗不起时间。”
“这时候咱们首战告捷的消息应当已经传回平邑那些地方了,想来也没人想要在这种时候出什麽意外吧。”
不少兵卒的家人朋友都在平邑,闻言自然是点点头,他们虽然原本就是姚文君的手下,但拼杀也是为了让自己和家人过得好些,不是为了白白送命的。
瞧见眼前的人都听进去,姚文君满意地点头,见衆人都已经整理好随身携带的东西:“如此,我们便出发。”